没学好DRG,就别创业了
2019/6/14 19:29:00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最近两则新闻在医疗群里激起热烈讨论,一个是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意见的通知》,即鼓励医生创业;还有一个是国家医保局等发布《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即医保控费。看似两个新闻没有什么关联,不过大家可以这么来想一下:如果在公立医院有那么多患者的情况下,医生都挣不到什么钱,凭什么自己干就能挣到钱?

     这个问题,有人会说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自己干属于市场经济,干得好可以挣到钱。如果你也是这么想,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过去那么多年,除了个别专业以外,大多数的医生还是在公立医院领域,这已经说明了问题依旧存在。而且问题要比想象中的更复杂。医生创业除了看病以外,还将越过办企业的种种障碍。DRG是一个成本管理的思路和工具,学会了这个对创业有一定的帮助。

     无论是北京版的、上海版的,还是福建河南版的DRG,都是以大数据和信息汇总整理后的分组管理。以北京版的为例,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到2008年完成,作为第一个本土化的DRG,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相当艰辛。从2011年的正式试点,到2013年的论证、2015年的定稿,又有多少次修改、补充和调整。最后方案定为26个主要诊断分类,783个DRGs。因此,无论是现在推广的DRG,还是未来的创业,没有调查研究,就无法获得对市场的了解。在公立医院的知名度,创业了未必还能延续。

     去年年初,很多省份相继公布按病种收付费标准,不过比较有趣的是执行的DRG都是在100个多一点的数量,而当时国家公布的是320个总数。原因当然和设定的KPI有关,要求就是2017年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还有的原因和病种有关,可以看到的是各地选择的病种多是与手术相关。对于创业的医生来说,如果选择手术相关专业,那么如何与有手术室的医疗机构商讨成本问题或利益分配问题。或者反过来说,目前公立医院内这些成本如何计算的,利益又是如何分配的,或许是创业医生先去了解的。

     对于非手术病种,就算你已经越过前面两个坎,接下来可能就是医保问题了。最近央视播出:黑龙江哈尔滨延寿县一医保定点单位被村民举报。经查,这家“杜丽娟西医外科诊所”所售药品与医保报销名录不符,存在药品违规加价套取国家医保资金等问题。目前嫌疑人杜丽娟已被抓。

     有人说这样的错误应该不会犯,事实上在严打骗保的时期内,这样的新闻从大医院到小诊所都有发生。大家更应该关注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两试点一示范”工作的通知》,其中有这样一条:在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的地区和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对临床行为的过程监控,丰富大数据分析比较维度,提升监控效果;推广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应用,开展药品进销存适时管理,完善医保基金风控体系。

    

     最后,有人说提供高档服务,看自费病人。这是个看上去很美的市场,因为你还不清楚营销成本该是多少,毕竟公立医院没有这方面的开销。同时,一旦进入该市场的医生多了,那么价格战在所难免,最后又留下多少利润。

     给那些想创业的医生一些建议:

     自己的专业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即足够多的患者)

     相较于其他医生,自己有何独特优势(千万别太多,越专越好)

     精于计算(抠门是必须的)

     擅于沟通(有团队的需要掌握)

     懂得营销(就算拉投资也要会说清楚)

     一点运气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