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落地的十二时辰
2019/7/20 10:30:00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曾经有个美剧《24小时》,以特工在24小时内破案为拍摄手法,情节紧张惊险。目前火爆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是类似这样的剧情。该剧描述的是唐朝天保三年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恐怖袭击的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的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其中凸显中国特色的元素,不仅仅是场景的效果,同时剧中关于信息的传递、处理和运用。这些元素是值得DRG落地可以借鉴的。

     目前在国内推行的DRG版本主要有CN-DRG和C-DRG,CN-DRG在北京、广东、陕西、辽宁等30多个省市的卫计委和医保管理机构采用,开展试点工作。我国自主设计的C-DRG在深圳、克拉玛依和福建三明三个试点城市试点推行。今年6月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相关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30个城市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国家试点城市。这也意味着,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试点。

    

     根据国际和国内试点经验,DRG支付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准确的临床和成本数据,包括对数据的搜集、处理以及监管和审核等工作。看《长安十二时辰》,同样面对即将来临的袭击,朝廷在长安城临时成立情报中心——靖安司,也就是现在的信息(数据)管理中心。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信息科,或许从硬件上看符合要求,不过从人员匹配角度,请几位IT人士就能做数据分析和审核工作?如果换成懂业务的管理者,不懂技术,好像对这么多数据也很捉急吧?因此成立信息科容易,培养数据洞察专家难!

     好的数据库及分析软件也需要花时间来构建。DRG系统随着临床的持续进步和系统更新本身也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病种分类的不断改进。情报中心靖安司有各种信息汇总,除大量人员档案信息,还有所有部门的要件,例如居民户籍、进出关货物清单、城坊规划等等。

     那么在DRG落地前,需要改进的内容也非常多。譬如对以往病案首页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归类,对临床诊疗路径的了解和梳理,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当地情况的DRG版本。

     DRG指导并规范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了医疗服务中的不合理消费,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互通,反馈交流等刚开始都是耗时耗力的,做到无缝隙合作需要不断的磨合。

    

     长安城内有一种建筑叫望楼,就是设置在长安城各处的一个很高的塔楼。遍布长安各处,每隔三百步就有一个。该楼此前的作用,是观察火情,预防火灾。后来被靖安司征用,为了保证消息能快速准确传递,望楼专门设计了一套图形编码系统。楼的四面设置了翻板,士兵翻动翻板,同时擂鼓提醒,以此传递信息。

     事实上,从剧情看,该楼内的士兵被策反,变成了卧底,那么对于信息的传递和准确性出现了问题。这或许也是未来DRG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譬如数据造假,当然不是为了造假而造假,而是为了迎合绩效考核的要求。一旦出现初始数据问题,那么最后的分析结论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对今后的医保控费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长安十二时辰》在剧情紧张的前提下,使用现代大数据分析元素,不得不说很能吸引现代年轻人的眼球。那么对于科学的进行DRG管理,更需要精准的制定相应计划,并能针对可能的问题,预备解决方案,那么像电视剧一样,破案是结果,实现医保控费也是今后的DRG的目标。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