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到了,该不该囤点药
2022/3/17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马上又到双十一了,从去年的业绩看,阿里巴巴天猫成交额达4982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创造了新的纪录。这些成绩今年是否还会被刷新?答案是肯定。
两个原因:
1、各位发现没有,蔬菜的价格涨势凶猛。
近日,农业农村部就今冬明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发布会上表示,最近菜价上涨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灾害性天气导致上市量有所减少。
二是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是运输流通成本明显增加。
四是一些北方设施蔬菜主产省电力供应不足,也影响了蔬菜集约化育苗和工厂化生产。
2、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一下子可就买多了,那个清单有点长,就不在这里罗列了,大家可以网上搜。当然结合第一条,现在不买,过了双十一难保不涨价啊。
有人说,买点啥不好,你让我们买药,不晦气吗?
这倒也是,尤其是最近第六批集采就要开始了,11月5日,国家药品联采办关于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胰岛素专项)(GY-YD2021-3)》的公告,就本轮胰岛素专项国采的相关工作作出安排。
根据以往集采数据,降价幅度超过50%。国家已经替我们砍价了,可以买到更优惠的产品,比双十一可便宜多了。
不过,我们再捋一捋蔬菜涨价的原因:
1、灾害天气不是每年有,这个不可抗力
2、农资价格上涨,就是以农药为主的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化肥产业从2021年4月就一直在报道涨价,8月份时,尿素上涨到2800元/吨,含硫复合肥涨到3200元/吨,磷酸二铵涨到3600元/吨,氯化钾涨到3647元/吨。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投放了第一批储备钾肥,定价在3000元每吨,低于市场价20%,这种投放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为了缓解涨价的压力。
那化肥为什么涨价?因为生产化肥的原材料都涨了。合成氨肥需要煤炭,生产复合肥需要硫磺,煤炭和硫磺这些原材料涨价,化肥就得涨。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候突发猛进,鲁尔区的煤炭不仅发电,炼钢,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化工,尤其是生产化肥,不仅化工厂可以生产,炼钢副产物也可以生产氮肥,成为当时世界使用化肥最多的国家,农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同时,进口煤炭库存相比往年同期较低,进口煤炭价格也因为全球经济复苏而提升,且疫情反复导致进口煤通关受影响。部分贸易商或煤炭生产商担心因国际冲突加剧导致国际煤炭断货,大肆收购市场煤炭现货,并囤积起来,加重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同样,10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多项保供稳价措施,全力推动煤炭产能释放,酝酿依法实施价格干预。11月煤价出现连续下跌,截至11月2日,煤炭主产区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下跌到1000元左右,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3、运输成本增加,其中主要是汽柴油价格。
今年以来的国内油价调整总共有14次油价上调,3次油价下调,累计价格变化为汽油每吨上调2000元,柴油每吨上调1925元。全年油价大幅上涨已成定局。
从油价历史数据波动来看,国际原油价格这一轮上涨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5月前后。自当年年初开始,油价处于下跌态势。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发不可收拾,一路上涨至今,而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变化曲线与国际油价变动基本保持正相关。
同时,原油具备一定的资产属性,而国际油价以美元来计算,油价的持续性上涨与当前美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关联。
4、北方部分省份电力不足,或许和煤价也有关,这里不赘述了。
综合以上分析,蔬菜价格上涨情有可原,然而药品价格不需要涨?难道药企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启用短缺药品生产供应及停产报告信息采集模块的通知》。按照《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加强短缺药品监管工作,及时掌握短缺药品生产供应情况,国家药监局在药品信息采集平台中开发建设了短缺药品生产供应及停产报告信息采集模块。该模块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正式启用。
不得不说,药监局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你想啊,集采招标要求降、降、降,而日益增加的成本又是涨、涨、涨。
最担心的是药企的产品集采中标,之后又因为成本因素,供应不了,那么后果还是严重的。之前有过先例,因为还是个别案例,对于整体影响不大。而这一轮原材料涨价不可避免,如何测算成本变得伤透脑筋。
最后给大家一个安慰剂,《人民日报》曾两次发文诟病“最低价中标”,《质量应是企业立身之本(一线视角)》,首次诟病最低价中标。《最低价中标,该改改了》,直言最低价中标该改改了。
面对成本压力,医院和企业该如何合作,请联系我,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