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是否会变成鸡肋
2022/3/18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近日,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组织研究修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2015年发布),并形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见附件)。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制度的连贯性看,每隔3年修订一次没有问题。而如果结合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医改看,我认为基药很有可能成为鸡肋。原因有三:
1、基药越来越多,或成为一种寻租工具
2、带量集采的降价幅度高,涉及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是否还需要区分高低价药物(基药不一定是低价药,但大多数人惯性认为基药是低价药)
3、随着医保支付改革(DRG或DIP),医院、医生主动选择低价产品,基药的指导意义降低
2019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基药的配备使用比例数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俗称986政策。
那么作为国家要求配置的,甚至要求考核用量的基药,成为很多厂家追逐的香饽饽。有些地区使用基药还不占药占比,无疑是药品销售的大利好。
2019年11月,中国药学会发布了《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化药与生物制品部分 2019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2019年上半年医院药品使用及近5年的趋势变化情况。
2018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后,各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频度占比均有所上升。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数由783个增长至1052个,金额占比由12.1%增长至27.2%,使用频度占比由31.3%增长至47.1%,日均费用由5元增长至7.5元。
在一片利好声音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调。有关信息可以在网上搜索。
还有就是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限制,以鼓励药品企业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这对于药企是好事吧,不过另一头出现了其他现象。
这样就出现了一管就没人生产,不管就价格虚高?
第二、第三个问题和国家医保局有关。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随后,中国开始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带量采购试点,简称“4+7”。
三年过去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功开展五批,共覆盖218种药品,平均降价54%,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累计节约费用约2500亿元。
而且,截至2021年9月底,已有537个通用名品种、2696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产品进入集采。在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中,提到2025年将完成约500个品种的集采。这些品种可能涉及的用量是现有市场总量的80%左右。
药学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通用名层面品种总数为2145种。从医院级别来看,三级医院使用全药总品种数为2122种,二级及以下医院使用全药总品种数为1888种。因此,如果基药再扩容或销量增加后,是否和集采的品种开始交集。毕竟集采的品种都是销量大的品种哦。
到现在,有没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最后一个问题和正在试点的DRG/DIP有关。简单地说,如果为了满足成本控制,在DRG/DIP支付前提下,医院、医生会主动考虑使用价廉物美的药品,和是不是基药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买单方是医保局。
譬如武汉市前期试点DRG医院之一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统计显示,该院费用消耗指数从1.19下降到0.87,药占比从29.39%下降到18.5%。
那么,一旦全国DRG/DIP开始实施,那么药费控制已经不是推荐不推荐用基药了,毕竟看病该用什么药还得用什么药。
不忘初心,让我们回到基本药物的概念。
基本药物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物。
是时候重新讨论一下什么是基本药物了。
想了解相关政策背景分析,请联系我,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