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红旗指引方向,一条大河通向辉煌
2018/2/21 医汉
“红旗河”西部调水宣传片
兴水利、除水害、惠民生,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土地奇缺,虽有极其充沛的水量,却利用率极低。而西北地区土地平整、光照充足,唯独缺水。“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如何解决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始终是中国水利工作者的责任。
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为例,受自然条件影响,这三江虽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却利用率极低,同时还经常对下游沿河两岸民众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也是下游地区无法独自面对的挑战。因此,“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应运而生。

红旗河的工程规划是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的,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进入怒江,借用怒江河道自流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借用澜沧江河道自流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借用金沙江河道自流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水库相结合的方式,一次进过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渭河、黄河,然后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红旗河”工程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利用自流,但结合每一处地势、自然环境和考虑到错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让红旗河工程具备了可执行可具体操作的特质。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迄今为止,在科学、合理、环保、可行、经济的条件下将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源调往西北的唯一可行方案。此方案的提出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禹顺势而为、弃堵用疏,“红旗河”则基于对地形特点的巧妙总结,不“强行翻越”、不“强行穿越”,绕山而行、顺势而为、全程自流,以空间换取和保证了工程的可行性;同时,在水源保障、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使是最为宝贵的生命之源,也有其利、害的两面性。通过“红旗河”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将对我国的荒漠化治理、生态文明、粮食安全等产生积极作用,使下游地区的水害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为地区和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红旗河工程还为惠及更多地区,设计了三条支线,它们分别是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红旗河的3条支渠均是基于相关地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保证坡降的前提下全程高水位自流,把水源送往西北干旱地区。
所以说,“红旗河”工程具体是一个完全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宏伟设想,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经过S4679课题组召开“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二十余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出来的,具有重要意义与合理性的一套方案!
"红旗河"工程,这一着眼于大生态、大格局、大战略的西部调水方案,既是一条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的大动脉,亦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战略工程,更是一举多得的千年工程。
来源: 人民网
打赏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戊戌正月初六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