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寺院是高消费?真相让人恐怖!
2018/2/22 医汉

普陀山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这些被佛教据为已有的名山卷入这个经营大潮,可以想得到,不远的后来,那是何等的道德之极大悲哀。
一些中国人进寺庙花钱烧香,向印度的佛求签,以为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企图以此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简直荒谬之极!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所谓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
寺庙的存在,根本实质其实就是以方便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中国寺庙里的“高消费”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说不干净。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
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你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接下来,和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
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你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

▌和尚成了赚钱的职业,方丈们都是百万富翁
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的所谓和尚大师。
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愚昧的以为自己怀揣着虔诚的游客一旦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
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那源源不断的所谓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

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价值不菲的轿车。
至于方丈,作为和尚们的领导,自然收入更为丰厚。前一段时间,不就有媒体报道: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吗,甚至为了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还打起了官司。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个挣钱的职业,方丈为什么不能是百万富翁呢?
微博上就有人报料: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打赏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戊戌正月初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