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老祖先的华夷之辨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
2018/3/1 医汉

(中国人天下观示意图)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血统+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合于华夏礼义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血缘+文明认同(敬天法祖,衣冠、礼仪等)。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等华夏古代典籍文献中。
《汉书》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
《后汉书》:“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刖。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羁縻不绝而已,不以伤害中国也。今边境幸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下面是华夏古代的一些名人关于华夷之辨的论述:
孔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正义曰:此章言中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举夷狄,则戎蛮可知。诸夏,中国也。亡,无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李世民:中国百姓实乃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如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魏征:“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李白:胡无人,汉道昌。
苏东坡:“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辛弃疾:古今有常理,以夷狄之腥秽不可久安于华夏。
刘伯温:“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於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
程颐:“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王夫之:“谓夷狄知有母而不知谁为其父,虽得天下,立法治民与禽兽同。”
韩愈:“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
打赏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戊戌正月十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