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地区经常得而复失……
2018/3/3 医汉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地区经常得而复失,他们是东北、越南、云南、西域。导致这种现象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人口问题。
1
东北
战国时期,燕国的势力已经深入辽东。
到了秦汉以后,更是将势力跨过鸭绿江,深入朝鲜半岛。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出塞,击破东北的分裂势力乌桓。
隋唐一统以后,曾经持续对高句丽用兵,到了唐高宗的时候,将东北和朝鲜都收入版图。
唐末五代以后,契丹崛起,北宋女真人继之,乃成北方一强大分裂政权,蒙元混一,明初抵定东北,中叶以后逐渐弃守,万历时建州女真又崛起,为金之遗孽,后改为清,易族名为满洲,以异族客帝入主中国。
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时期,都曾向东北大量移民垦殖,改变当地民族人口结构,最终彻底解决了历史上东北得而复失的这个问题。
虽有日本侵华时期伪满洲国的跳梁,但东北三省终能收归版籍。

2
越南
越南本是秦始皇时期开拓的跤趾故郡,三国魏晋时都不曾放弃,唐代继之;
北宋时从中国脱幅而去,后忽必烈迂回青藏高原,革囊渡江,一战而灭大理,派兀良合台经略越南,收为元朝版图,后来又允其独立。
明初越南内乱,权臣弑主篡国,明成祖三次派张辅出师敉平叛乱,将越南收入明朝版图,设郊阯布政司,列为中国一省。然三得而三失,张辅可以三次平定和收复郊阯,但却无人能够守。
到了明宣宗时期,只能廷议弃守郊阯,允其独立。究其原因,是明初虽然能够对越南完成军事占领,并设置统治机构,但没有能够改变当地的民族人口结构,土著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叛乱不断,旋灭而旋起,国家维持统治的成本太大,只能放弃。

3
云南
秦始皇时期,已经将川南和云贵纳入中国版图,但由于史书失传,其详细情况今已不可考。
汉武帝元鼎六年以后,开拓西南夷,灭笮、邛都、夜郎、滇等国,在川南和云贵设置郡县,移民实边。
东汉末年,南中大姓纷起叛乱,割据大渡河以南和云贵等地,三国时诸葛孔明南征,杀戮颇惨,敉平叛乱。
西晋五胡之乱以后,川南、云贵夷帅又反,掠杀我人民,蚕食我郡县,南中汉族大姓曾亲往东晋政府泣血乞王师,东晋终不能救,川南、云贵等南中地区遂为爨氏所割剧,当地汉族人民全部被蛮化,称为“两爨蛮”。
隋初,文帝两次出兵南中,擒杀爨氏大首领爨玩,将川南、云贵重新收入版图,唐代继之。
后南诏崛起,叛唐,制造借口攻杀唐朝在云南的姚州都督张虔陀,唐朝发大兵讨之,又不能取胜,前后丧师二十余万,南诏乃形成独立状态。
安史之乱以后,南诏又勾结吐蕃,攻陷唐朝在川南的军事重镇嶲州都督府(今四川西昌),越大渡河天险,几次围困成都,掠杀蜀中人民数百万,其祸延及五代。
宋初王全斌平蜀,请复南中地,宋太祖玉斧划界,将大渡河以南的川南和云贵之地弃之不要。
蒙元以著名穆斯林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又出宗王镇之。
明初兵力颇盛,洪武十五年命傅友德、蓝玉、沐英、俞通源、陆仲亨、梅思祖、费聚、吴复率师三十万打平川南、云贵。以沐英为黔国公,挂征南将军,世守云南。又于洪武二十五年,命蓝玉、俞通渊讨平川南月鲁帖木儿之叛,以俞通渊为越嶲侯,筑越嶲侯卫城(今四川越西县),命世守川南。迁徙江南汉族人民两百万进入云贵和川南,遍立卫所,屯垦戍边,这个叫“调北征南”。又命南安侯俞通源将云南土著白蛮大姓强制迁徙到湖北、山东安置,此之谓“调南填北”。以此来改变云贵的民族人口结构。经过明初实施的这一系列大政策,云贵作为中国领土“屡得而屡失”的局面终于被彻底改变。

4
西域
西域亦为我汉唐故地,只要中央王朝一衰乱,就会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状态,历史上亦屡得而屡失,这个历史大家都清楚。
明初仅能羁縻哈密地区。
清初自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对蒙古准噶尔部多次用兵,后来终于将准噶尔人诛戮殆尽,西域重回版图。
鸦片战争以后,满清衰乱,中亚的殖民者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遂侵入天山南北。后来左宗棠抬棺西征,湘军打平天山南北,新疆得以建省开发,但不久以后满清灭亡,此后历史勿需赘言,其长治久安的问题终未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来源: 儒家公羊学
打赏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戊戌正月十六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