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人口缺乏,于是开放外来移民,搞种族多元化,结果令人震惊
2018/3/4 医汉

     一、五胡乱华发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晋“五胡之乱”的五胡是指匈奴、羯、鲜卑、氐、羌,但实际上当时参与乱华的不仅是这五个异族,还有巴氐、卢水胡、杂胡、五溪和长沙诸蛮(苗瑶之先民),过去历史学家认为可能还有吐蕃(藏)之先民也参与了乱华,只是由于当时史料未能加以分辨。

     羯人高鼻深目多须,有白种人特征,可能是西域来的白种人或混有白种人血统,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今日凉山姨族很像,从事流浪和犯罪的人很多。 卢水胡是西域白种人与匈奴人、氐、羌等民族的混血。

     氐人自古生活在甘肃东南部,是古羌人与矮黑人混血的后代,文明程度介于汉人和西羌之间,高于西羌而低于汉人,以农耕为主,兼事畜牧业,都用汉姓,语言是汉语而混有羌语词汇。

     巴氐人的祖先就是四川东部的古巴人,又叫賨人或板楯蛮,多为两汉充步兵中的精锐,东汉末调他们到关中征剿叛羌,后来就徙居汉中,三国时降于曹操,又被迁往甘肃东南安置。

     因为是巴人住到了氐人的地区,就被当时人称为巴氐人,以示和正宗氐人有区别。 巴氐人也是用汉语、汉姓、汉文,风俗习惯与汉人差距不大。

     东汉末年陕西、甘肃一带羌乱不断,朝廷年年用兵,战争持续了几十年,西北汉族人口锐减和逃亡,关中出现羌胡杂半的局面。 后又是黄巾之乱与汉末军阀混战,三国魏蜀吴混战,到西晋一统时,全国汉族户籍人口只剩七百多万。

     其中北方四百多万,东吴两百万,蜀地一百一十万。 全国到处土地荒芜、人口稀少,有些地方到了千里无炊烟的地步。此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凋敝,劳动力的短缺成了很大问题。

    

     晋武帝平吴以后,开始大封功臣,把大量土地赐给宗室勋戚和官员,但光有土地而无劳动力来耕种也是罔然,于是招徕异族进入中国居住就成了补充劳动力的一个主要途径,这种事曹操和孙权、诸葛亮的时代就在做。

    

     图为·中原蛮族移民

     曹操曾将南匈奴各部安置在山西和陕北,大破辽东的乌桓(东胡后裔、鲜卑同种)后又将二十万乌桓人迁入中原,入居中原的乌桓在西晋时被称为杂胡,也参与了五胡之乱。

     孙权派人在安徽、江苏、浙江的山中搜捕山越人,用作士兵和补充劳动力,前后共得二十余万,连皖南黟县深山中的原始矮黑人都给抓了出来。又派将军卫温率水师到冲绳、台湾去掳掠人口,又说还到了朝鲜半岛和菲律宾去掠过人。

     诸葛亮在蜀中也打少民的主意,先利用马超招徕羌人,后又在川南的雅安弄到青衣羌人万家移入成都周边居住。当时汉族统治者对人口的渴求就可见一斑了。

    

     而当时由于北方草原自然灾害频繁,北狄和西戎乘中原战乱人口锐减也纷纷迁入塞内,到西晋时居住在华北和陕甘的异族人口已经和汉族人口相差不大了。西晋统治者又还把湖北和湖南的五溪、长沙诸蛮(苗瑶之先民)也部分徙入中原以补充劳动力。 他们后来也趁火打劫,参与了五胡之乱。说是五胡乱华,其实作乱的异族何止五个。

     进入中原的异族多了,在西晋初年就闹起事来,陕北的匈奴人杀官叛乱占领郡县,随后关中杂居的氐、羌、卢水胡也蜂起响应,共推氐人齐万年为帅,西晋王朝费了不少周折才把陕西的叛乱敉平。

     这个时候一些有识之士看到异族大量混居中原的危险,就要求西晋王朝凭借灭吴的兵威武力驱逐异族出塞,代表作就是江统的《徙戎论》。

     这个事情当时究竟能否做到,后世的史家就有争议了。马列史家范文澜认为西晋当时实无此能力,如果强制驱逐只能是让民族战争提前爆发而矣。而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大多数人私心自用,功臣贵族乃至普通地主都需要大量的异族劳动力,所以主观上也没有驱逐异族出塞的意愿。

     徙戎之论成为泡影,当时的士大夫也并非全不知这种危险局面,所以索靖有“荆棘铜驼”之叹,而每天吃饭要费一万钱的宰相何曾也召集儿孙们说:“我们父子尚过得去,孙儿辈们可能就危险了。”

     后何曾的后人果在五胡之乱中被灭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王朝很快就陷入了统治集团内讧的八王之乱,北方汉族人口进一步减少,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幕“五胡乱华”的局面就已经无法避免了,这一乱就是三百年,汉族几乎弄到了被种族灭绝的边缘。

     一个国家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合理的比例被打破是没有不发生大乱的,即使仅在边疆地区也是如此。主体民族的力量被削弱的越严重国家动乱的烈度就越大,动乱持续时间就越久,这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武悼天王冉闵及其主要事迹

     冉闵(?-西元352年),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冉村寨外村)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是伟大的汉民族英雄、华夏文明的拯救者。

     冉闵为今人所熟知的是其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五胡之乱发生以后,中原汉族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人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阵。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汉族乞活军余部救亡图存,继续抗战。

     西元310年,羯人石勒(此时还是匈奴人的大将)攻打河内,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

     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

     西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中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威名大震,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境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多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时常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

     五胡之乱发生以后,神州陆沉,中原板荡,我皇汉神族沦为戎狄之贱奴。五胡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羯胡所遣诸将,以所杀晋人(汉人)之多寡为功。首级重,不可携,男子割势,妇人则刓其阴肉及双乳。

     有不及取者,则但以人手足为验。验功之所,手足积如山……所到之处取犬牛猪羊尽磔之,称毋为晋人(汉人)遗种……呼晋军为毛贼,有擒至者,即加捆缚,丢一人于沸水大镬中,仿古鼎烹法也,余皆凌迟。

     所获官吏,皆叱令剥皮,顷刻而全皮俱下,与肉不相黏,稍有黏者,谓不如法,即以剥皮之人令善剥者剥之,其暴戾如此。”

     “屠城、屠坞、屠山、屠野,血流成波。”

     山西、陕西等地被五胡杀得千里无人,空如沙漠,荆棘塞道,白骨成聚如丘陇。羯人石虎发汉族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河水涨,死者数万人。

     他已有多处宫室,尚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遍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

     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竟规定汉人农民不得向出没的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刑,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动物都不如。

     又抢汉女五万人入宫(女权主义者肯定又要生气,说这是自由恋爱),供其肆意淫虐。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

     西元349年石虎死后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冉闵趁后赵羯胡政局混乱,率汉族将士杀石虎诸子,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发布命令宣布:“内外六夷敢执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破城门而出,有的越城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

     冉闵又下令:“与我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汉人都纷纷涌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人也塞满了城门。

     冉闵明白胡人不会为汉人所用,就颁布命令告知内外汉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都城附近就灭了数万胡人。

     冉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尽戮之,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狗豺狼所吃。聚居在四方的胡人,受尽民族压迫的汉族人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依照冉闵的命令灭四害。

     当此之时,杀胡之声响彻中原大地,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了。自匈奴刘渊乱华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斗争,总是匈奴人、羯人等占优势,冉闵杀胡,激发了近五十年来中原遗黎对胡人的积愤,华夷之间无月不战,无日不战,血流漂杵。

     冉闵又派遣使者到东晋去联络,说:“逆胡扰乱中华,我如今正在消灭他们,如能共同讨伐的话,可以速派大军前来。”东晋政府却作壁上观,只想利用冉闵在北方牵制五胡南下。

     后羯胡遗孽石祇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少数民族控制的州郡都响应石祇。冉闵率汉军和石祇大战。西元351年,石祇联合鲜卑慕容隽(前燕)、羌人姚弋仲(后秦)夹击冉闵,冉闵大败,汉军死亡十余万人。

     当时北方汉人和氏、羌、胡、蛮互攻,饥疫死亡,到处尸骸遍野,看不见耕者,生产几乎完全停止。冉闵拼死作战,杀石祇。352年,冉闵攻破襄国,尽灭羯胡。

     鲜卑慕容隽又夺取幽州,进至冀州,冉闵率精骑出击,十战十胜,后来陷入鲜卑大军重围中,战败被擒。

     慕容隽让冉闵站在面前而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

     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禽兽人面兽心尚且要夺我家国,我乃轩辕华胄,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隽大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至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庙廷后将冉闵杀害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隽惊恐,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见《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史学大家范文澜在其名著《中国通史简编》里说冉闵的“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冉闵恃勇出击慕容隽时,不少人预料必败,大臣刘茂等人说,我主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来了,我们岂可坐等敌人来戮辱?刘茂等人都自杀。邺都被攻破,大臣王简等人也都自杀。

     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民国四大史学家之首的吕思勉先生评价说:“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赞曰:

     武悼天王冉闵魏郡内黄人也,骁勇多力,攻战无前。

     五胡乱华之世,率众奋起逆击之,拯溺救焚,尽诛羯胡。

     使戎狄之志欲不得逞于江南,残荒之北土可以坞壁自守。

     当其盛时也,武卒二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

     振熊罴之旅,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显进儒学,一如魏晋之初。

     戎狄既惧且怒,合军攻之。王孤悬北土,力有不逮,竟以败亡。

     虽然,鞭挞之苦不能易其节,斩首之刑无以夺其志。

     而屯据四方之汉族遗黎亦云集响应,与戎狄胡蛮相攻,无月不战,使南方汉族宗庙血食终不至于断绝,皆王之功也。

     仰之弥高,近之弥深,虽有祖逖击楫于前、隋文混一于后,不足以掩其绩。

     王骤起三年遽败,诸臣或出奔、或归晋、或死节,无国史纪传刊行,后世奸佞趁此中伤,罔顾是非,谣诬不以史实。

     以致汉族人民世受其恩而不感其德,长享其荫而不知其名。不亦悲夫!

     几年以前曾有汉民族志士前往辽宁省朝阳市寻访遏陉山和冉闵墓遗址,由于历史久远,经多方打听终无结果。

     三、冉闵纪念园

    

     2012年,由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集资,在武悼天王冉闵故里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寨外村修建了冉闵纪念园。

     包括冉闵雕像、剑林等建筑。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自发前来该地拜谒冉闵。现为中国古代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王朝的唯一文化景点。

     颂武悼天王冉闵

     武悼别离久,几人知狼烟。

     戎狄屠汉地,天王宝剑掀。

     恶战有十场,威震九重天。

     驰骋逾经年,捐躯龙城间。

     敌酋尚厚葬,六月雪无边。

     至今犹传诵,冉魏存遗篇。

     群贤毕至,海内外炎黄子孙共赴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冉村寨外村冉闵纪念园公祭伟大的民族英雄、华夏文明的拯救者、武悼天王冉闵。该地为冉闵故里。

     来源:皇汉(hanzufuxing)

     打赏

     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岁次戊戌正月十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