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明与中国农业未来的振兴之道
2018/3/10 医汉

     近日,至道学宫金融群、农业群就金融与农业话题做了一些讨论,只言片语而不乏精彩思考,以此文记之。

    

     ……

     白云先生:

     现在的工作核心就是去杠杆。很多独角兽,一级市场上就被国家的白-手-套控股了,然后再上市炒高股价,来弄些钱去杠杆,优化资产负债表。还有一种情况,是让小米这样的民企上市,推高股价。小米在股市赚了钱,然后找个僵尸国企,和小米混改,让小米输血给僵尸国企。……现在的很多独角兽,有政府的白手套在控盘,寒武纪这样的,背后就是政府的影子。

     独角兽这种东西,很多企业一分钱盈利都没有,估值就是独角兽。比如寒武纪,大疆,把他们炒作到千亿人民币市值,都不难。上市前看一级市场上怎么分蛋糕了。目前债务危机这么大,独角兽是稀缺资源。

     人工智能芯片,全球最高大上。这个故事讲起来,比大疆还要传奇,就看怎么讲故事,谁来讲了。科大讯飞,一个语音识别技术,就能把股价炒上天,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还是很稀缺的。之前的那些僵尸上市企业,之所以不退市,大概背后有很多利益纠葛,如果把很多坐庄割韭菜的财阀弄滚蛋,让他们的垃圾股都退市,国家学会让高科技企业上市,搞资本运作,那股市就带劲了。股市这个江-湖,之前一直被财-阀-们用垃圾股割韭菜,如果能彻底改变生态,把垃圾都清理掉,换一茬新兴产业的好企业,说不定股市就真的活过来了,垃圾股背后都是各个大老虎的提款机,金-融-反-腐的坑很深,老虎不打掉,股市永远都是割韭菜模式。

     堆:退市的都是不死鸟,过几年又会涅槃重生,一些人专门赌不死鸟。

     白云先生:金融现在太乱了,有些像万历年间,整个南京城,遍地都是当铺,不过开当铺的道德比现在搞金融-贩-毒的高尚多了。……

     dd:要真正的一劳永逸的解决金融危机,应该是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储蓄为本,以救济和互助为本的金融文明。而不是建立在以放贷为基础上的金-融-奴-隶-制。最深层的去杠杆,应该是文明去杠杆,彻底消灭人吃人的令人作呕的蛮-族-奴-隶-制文化。

     白云先生:以前的信-用-合-作-社就很好。大家把储蓄都集中起来,帮助困难的社员,这样放贷佬就没有机会搞金-融-奴-隶-制了。社员之间,金融自主,金融互助,储蓄的钱,用来买农用机械,发展大农业。这样一个公社,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社员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享受股权红利,分粮食分公司盈利,赚了钱,继续滚入信用合作社,继续投资,壮大公社发展。

     如果主席多活十年,中国起码能出现几千个华西村,世界五百强里面,可能会有很多是人-民-公-社,所以美苏能不怕吗?美苏们的狗,那些买-办-们能不怕吗?

    

     如果走那条路,中国光靠乡镇企业就能摧毁全世界的市场,这种生产能力太可怕了,每个村就是一个公司,员工都是股东。吃自己的,住自己的,不用管理,不用发工资,这竞争力,谁是对手。当年苏联搞人-民-公-社,就被犹太人给捣毁了。这东西太吓人,而且所有的公社之间,按照供销平台来彼此采购,外面的商品根本进不来。

     闽:大的内部循环就形成了。

     东:未来的农业还是会往人-民-公-社这边路走吧,换个名词。

     堆:可见主席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隆:人-民-公-社是先公社内部互通有无,再是公社之间互通有无。减少中间成本。其实是最好的合作方式。

     白云先生: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倒在黎明之前。当年公社已经有了储蓄,农机生产也开始成熟,如果把农机销售到各个公社,农村就直接工农融合了,农机的使用,会解放大量的人力。空出来的社员就可以发展乡镇企业。信-用-社,供-销-社,是非常高明的机制,主席是个经济天才和金融天才。

     清:公社曾经存在的磨-洋-工如何解决?

     白云先生:磨-洋-工的事,论语中有答案,这是非常好解决的事。

     微:网上人总是说大-锅-饭什么没效率,磨-洋-工的怪论。

     白云先生:人偷懒的满足感,和集体生活的归宿感满足感相比,不值一提。就好比踢足球,集体活动,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充满激情,别人都在拼,有的球员磨-洋-工,躺球场上玩,他会过的快乐吗?可想而知。磨-洋-工搞破坏的,有的直接当成反-革-命-干-掉了,哪有那么不知死-活的人,那-帽-子-扣-起来是要死人的。

     东:大家都在干活,自己没活干,很痛苦的。

     微:这个就像军队一样,很多人没进军队,没那个觉悟,但进了军队,这个人精气神,被环境影响了。

     隆:磨-洋-工的的主要原因是对公社管理者监督不足,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均。

     张:但人-民-公-社那会,确实出现吃不饱饭的情况。

     白云先生:吃不饱饭是浮-夸-风造成的,瞎定指标,提留收的多,粮食都没了,当然饿死人了。搞浮-夸-风就是为了破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堆:人民当家做主建设国家的热情如火,现在成千上万的水库都是当时人们手工建设出来的,现在的人难以想象。

     爻:新农村的出路在工农结合,计划统筹,如此方能抵抗天灾人祸。重农抑商,这四个字道明一切。自古哪个朝代没做好这四个字都会伤及国本,动-荡-不-安。

     近三百年来,全-球-动-荡的根源在尤资本的反人性化。各国府台面上的都只是手套而已,治标不治本,那些利-益-集-团仍会死灰复燃,标本兼治方是如今之王道。

     美国《时代周刊》, 在全世界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能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要么国家元首,要么社会名流。 可是你知道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 第一位登上该封面的中国女性吗? 她没什么吓人的背景, 许多人可能都对她一无所知, 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 却敢去砸北大的场, 把北大学生全骂懵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 她居然还敢直接揭露, 中国教育背后的惊人真相…… 她,就是张曼菱 1948年,张曼菱生于云南昆明, 父亲是书艺双绝的民间布衣, 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 父母之所以学习知识, 都是因为受到当地西南联大的影响。 在父母的熏陶下, 她自幼便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但她这位文学少女并不文质彬彬, 性格火爆不说,还总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69年,她到云南德宏当知青, 7年后,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第二年不能参加高考, 也因此失去上学资格。 遇上这种情况一般人早就认命了, 可她偏不,1978年又重新走进考场, 结果就拿到全省第一个高考文科状元。 可那时再有才华又怎样呢? 她的反革命帽子如影随形, 就像瘟疫般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这一次,还是没有学校敢要她。 就在她心灰意冷时, 两位来自北大的招生老师, 竟走进她家,毅然录取了她。 进了北大, 在校园里她也是出了名的才女, 她曾在著名刊物《当代》上, 发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之后这部小说还被拍成电影《青春祭》, 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 成为中国一代人心灵的丰碑。 她也是北大校园里最醒目的狂妄者, 各种标签贴到她的身上, “跳楼”,“寸头”,“小皮帽”,“唱歌”... 每个举动都轰轰烈烈。 1980年,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北大有3个教工名额,2个学生名额, 她二话不说就参加了竞选, 成为第一个“女竞选者”。 大讲人性解放、 女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识。 结果她在竞选中的言论行径, 被人列为反面证据写进大字报。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中央, 就在上面要处理她,整顿北大之时, 北大老师们竟不惜, 赌上自己前途,去保护她, 大师季羡林更是每天担心她, 让秘书每天“尾随”她, 直到她被通知到人民大会堂领庄重文学奖, 季羡林才松了一口气:“从此可无碍以了。” 因此她也和季羡林成了忘年交。 后来她才知道,在当时的北大, 曾被老师保护的不止是她一个学生。 那时的北大老师们都认为, 学生在学校就应该犯错, 而老师要帮助他们成长,承担, 这样学生们到社会上才不会再犯错。 即便吃过亏, 她还是那么地特立独行, 她的“狂妄”正是由于老师的宽容。 她打算将自己的小说当成毕业论文, 搁现在实在难以想象,肯定得零分, 而她真的这么做了, 没想到老师还同意了, 竟给了她论文第一名的成绩。 1982年,她圆满从北大毕业, 进入天津作家协会做专业创作。 之后又以学者身份到好莱坞访问, 那时的她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可见她当时的影响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她又转战影视业, 拍的电视剧《天涯丽人》热播全国, 就在事业发展得一帆风顺之时, 她却突然选择回自己的家乡云南去…… 因为在那里, 中国曾有一所学校,它在战火中成立, 却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 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 培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 17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2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 美国学者痴迷于西南联大研究20多年, 其他国家的学者也都不停地在研究, 可中国却渐渐地遗忘了这所学校。 她说:父母深受西南联大的影响, 而她又受父母的影响考上北大, 北大又是西南联大的嫡校, 所以“国立西南联大”, 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 她当仁不让, 这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从1998年开始, 她四处寻访西南联大学人, 抢救关于联大的资料和历史。 最终用长达10多年的时间, 跨越海峡两岸及大洋彼岸, 采访了西南联大校友近120位, 终于将这段尘封几十年的历史, 彻底挖掘了出来,在她看来, 西南联大就是一部, 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须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 让它所蕴藏的财富, 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她担纲制作了历史文献片, 《西南联大启示录》, 昭示与抢救了中国民族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篇章, 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7年,她去看望季羡林, 季羡林鼓励她写一本《北大回忆》, 他说:“应该写,值得回忆。 这段岁月对于北大和整个社会都重要。” 但她没有轻易承诺, 翌年夏日,她又收到来自季老的邮件。 启开是一页宣纸,墨迹、印章赫然, “北大回忆”四字,连写两遍: 这是季老为她, 还没起笔的《北大回忆》题词呢。 她深深地被打动,决定用笔, 为国人再现中国上世纪80年代, 大学校园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她的回忆中,那个年代的学子, 每天都行色匆匆,发奋苦读, 那个年代朱光潜、金克木等大师, 都拥有一代学者的风貌、风度和风骨。 犹如历史的吉光片羽,令人感怀! 回忆起在北大的时光, 她总是幸福地说: 那个时候校园里的老教授, 散发着五四的光芒,同学们各有优点, 才华竞相勃发,心思纯洁, 拥有不拘一格的才气与生机。 那个时代充满了个性, 而现在当什么都确定了, 竟是一个平庸的时代。 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 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 而她愿意用毕生精力, 做一个传播文化的人。 早已到退休年纪的她仍四处奔波, 向中国学子传递当年联大、北大的精神, 她将启发下一代,作为自己的使命, 而中国的教育现实, 却让她一次次地感到灰心…… 她的侄孙女小米在学前班里, 别的同学听话端坐,只有她左顾右盼, 老师就威慑,不坐好不给小红花。 她知道后不禁叹了一口气: “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以及尊严高于一切, 连两岁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却不懂。” 2014年,她回到母校北大作演讲, 一开始,她想讲的是西南联大, 可看着底下一双双迷茫的眼神, 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她说: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 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 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西南联大, 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和远, 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 他们才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们的事业还没有开始, 人生就如此无趣, 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年过耳顺,依然火爆的她当场就说: 不要以为考进北大就是胜利, 这是你们家长的胜利,你们老师的胜利, 不是你们自己的胜利。 别人没进北大,不是因为, 不如你聪明,而是不如你压抑。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 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 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你们是消极考试的产物, 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 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 因为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 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 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 这就是今天, 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 底下的北大学生们都听懵了, 如此尖锐、犀利的话, 一直以北大学子为傲的他们, 之前哪里听过这些! 她继续痛批道: 我的师兄钱理群曾说过: 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小学,中学。 这就是你们的根子不正, 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 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 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 你们是没有个性的一代,因为你们的一生, 没有选择过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们, 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 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 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 到达昆明去念书,自我选择, 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 她说:有人问我, 你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 我的看法就是:现在的教育很坏, 步步都是对你们的陷阱与剥夺, 没有爱,没有责任。 让你们错过自己的童年, 再错过青春成长期, 成为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挣脱高考进入了大学,你们放松了, 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 现在放到一个大院里,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 那是对学生的遗弃, 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 在遥远的郊区,除了小卖部, 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 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 简直是集中营。 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 吃薯条吃到嗓子哑因为孤寂, 他们只能玩电脑,很多人成了电脑迷, 甚至因为上网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可怕的是,这种“大学城”现在还在继续。 张曼菱与季羡林先生在一起 她说: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 中国发动了文化 大 革 命, 那是一次大灾难,当时有一个口号: 砸烂旧教育制度。 其实那是把自己敬爱的老师们, 一个个打了一顿,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号召你们去“砸烂”谁, 你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今天中国大学状态, 是各种历史恶果的堆砌, 有体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的“恶之花”。 你的年华赶上了,赶上这还没改革, 也不知道怎么改革的混乱的教育状况, 你们不必对这个现状负责, 但你们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你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来, 从局限的位置里摘出来, 站在一个高度上,看到远方, 这样你的行为就会不一般,脱颖而出。 我研究西南联大,发现,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学子, 他们后来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现实淹没的学子, 他们后来都漂泊无依,什么也不是。 什么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没。 什么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扰,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的人。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养, 而不是什么守规矩之类。 她说:我的父亲曾给过我几句话, 令我受益终生: 早晨起来,你的脑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阳光下生长,有希望, 可是你打开栅栏,放进去一群野马, 让它们在那里乱跑一气,等它们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经被践踏成一片烂泥。 每天都这样,你还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树? “学上得中,学中得下,学下得下下。” 学习要选择,这太重要了, 失去方向,你所获得的一切信息, 都是一种淹没,都是灭顶之灾。 我们要不要关心世界?要。 但我们的方向是:中国向何处去? 中华民族如何生存发展。 我们要不要关心社会?要。 我们的方向是自己如何定位? 我能给这个百病丛生的社会带来什么? 我又如何在其中生存而保持自己的志向。 我们要不要关心大学教育?要。 学生的方向是了解当今弊病, 而尽可能地超越现在, 使自己得到健康发展。 一切都有自己的根,“根”决定立场与利益。 我想,我们那一代人, 占有一个精神的优势, 就是我们作为北大学子, 是当然的先驱,我们必须要, 创造一点什么,贡献一点什么。 所以,我们曲折的人生是不虚度的, 而你们缺乏个性,缺乏精神的优势, 缺乏这种对真理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她说: 好了,结束吧。到现在为止, 你们中没有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学生状态。 我没有听到你们中有一个人站起来说: “老师,你讲的我不服气, 我认为我就是优秀,我就是未来的精英。” 说明你们真的很惶惑。 刚才这位女同学问: “《圣经》教我们要谦卑,你却要我们张扬。” 她算是听懂了一半。 但她的问题令我很沮丧。 因为她没有独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选择一个偶像。 就像当年我们用毛语录, 来作人生格律一样。 她仍然是想找一个东西来把自己罩住。 我要问:那么,你想要怎么样? 你没有“自己”吗? 但愿我今天讲的能够触动你们的内心。 我相信从前没有人这样对你们讲过。 人家来北大,是来抬高自己的, 把这里当作一个高平台。 没有几个会关心下面的学子, 到底讲的这些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因为大学已经成为名利场, 而你们成为垫场的石脚。 没人管你们毕业后踏入怎样迷茫的境地。 请你们自己跳起来,不要再当“石脚”。 活成一个自在的人, 一个自由的人, 一个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她在北大的演讲曝光后,迅速火了, 可她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真正的学者们拥有自知自明, 而当今许多不知学术为何物的“学者”们, 却霸占着中国的学界和讲台。 如今大师难觅、学风不自由, 是因为我们缺失了,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这种中国知识分子, 真正应该拥有的精神。 她心里知道, 她的布道之路走得很艰难, 早就该放弃,心灰意冷了。 可每当她想到, 历史的重量和前辈的精神, 她的心里就出现四个字:不能辜负! 她任重而道远,精神在传承中没落, 那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就有责任, 让它在没落中被重新地传承, 祈愿中国教育: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精神, 早日回归……

    

     来源公号:黄屋狮

     白云先生官方微信公众号:至道学宫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