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与企业管理
2014/7/23 子曰师说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这个根据从何而来?就从周王朝建立后,周公的“制礼作乐”而来,这一举措,使华夏文明进入了礼乐文明的时代,因而这也是一个对后世社会影响深远的时代。

    

     ·礼——规范秩序,等级分明

     礼乐文明,实际就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方法。所谓礼,就是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规范。我们今天的商业行为及社会活动中,也都有各自的礼仪范式,有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等,但这些礼节、礼貌、礼仪,都只是一种外化的表现,礼的深层思想,其实是源于一种“分别心”。佛家总在提倡去除分别心,因为佛教是要求人们超出红尘、不恋人间,这就反过来证明了,在世俗社会中,分别心恰恰是无所不在的。礼,就是在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合理的、公认的、有秩序的区别对待方法。

    

     比如《礼记》中讲周礼有五种,面对宾客有宾礼、面对军士有军礼、面对天地和祖先有祭祀的吉礼,等等。这种面对不同对象、用于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就是分别对待的表现方法。如此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周公要制礼了:在当时的周代社会,等级分化已经较为稳定,这就要不同阶级的人们,分别遵从属于自己社会角色和生活需要的秩序规范来行事,以确保社会运行有序、等级分明。所以处于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不同人,都有不同的礼法要遵循。

    

     其实在当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身处不同角色、面对不同人群时,行为举止的仪表肯定都是不同的,只不过周礼将这种差异和分别更加明确化、制度化。比如周礼规定,只有天子祭祀时的乐舞可以使用“八佾”,也就是八个行列的舞者,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随等级降低而分别向下递减。然而当孔子看到,鲁国的大夫季氏,居然也“八佾舞于庭”时,就爆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慨。因为季氏,僭越了“礼”。大夫与天子的礼遇本该凛然有别,然而这分别却被消解了,这代表着社会秩序的混乱。联系当代社会来看,比如在公司大会上,副总堂而皇之坐着总裁的正位,那么这个公司的内部关系肯定已出现了问题;再比如,底层员工有了工作想法,不与自己的主管领导对话,却直接向高层领导汇报,那么就属于越级行为。因此孔子当年的激动愤懑也并非源于形式问题,而是因为,礼,一旦被打破,反映的出是权力、尊严、规则、秩序的被解构。

    

     ·乐——调和情感,和同人心

     除了周礼,还有周乐,这二者同时产生作用时,就是礼乐社会。乐,今天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可有可无的艺术辅助品,并非生存必需品。但是如果从宏观角度看,在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中,乐,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必需品。社会因为有“礼”,而有了严格的分别、明显的差异,这使社会等级森严、行止有序,但这都是对于外部行为的要求,规定得了外表,却规定不了内心。面对等级的差异、分化,人们必然会产生不平衡感,从而造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对立。人们内心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周公就用“乐”来解决。音乐,进入内心深处、浸润着人心的平和、安宁;音乐,打开情感之门、调和着情绪上的融合、共通。

    

     礼乐文明中的“乐”,主要是那些能够治国安邦、维护民心的雅乐,也就是用于郊社、宗庙、乡射、宫廷礼仪和军事大典等方面的音乐,是出现在政治、宗教仪式中的正统之声。《礼记·乐记》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见,中正平和、庄严醇厚的雅乐,无论进入宗庙、还是迈入乡里、或是走入家庭,它所要达成的效果,都是令各人和睦相处、令各阶级和平相安,以礼乐来和合天下。雅乐,就担负着统治阶级维护和谐、化成天下的愿望。如果说,“礼”是对外部举止的强硬规定,“乐”就是对内部心性的软化柔化;“礼”使社会阶层之间秩序分明,“乐”使个体精神之间交融和同;“礼”使人群更为分化,“乐”使人心更为弥合。

    

     所以礼和乐,是相互助益、彼此互补的一对概念。“礼”是社会制度的建立,“乐”是社会制度的维护;“礼”为秩序,“乐”为和谐;加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雅乐以和情,“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乐文明,就是提倡社会秩序俨然、个人身心雅正的文明。

    

     ·礼乐精神的企业管理方法

     孔子当年,之所以会指责“礼崩乐坏”,就是他心痛于社会秩序逐渐被破坏、典雅音乐也流于风尘。而孔子又欣然地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希望社会能依从周公制定的这一套完备而周到、严谨又艺术的礼乐文明。其实,虽然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如周代那般严整的礼乐秩序已经开始消解,进而到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彻底全盘否定了传统的礼乐文明,但是礼乐文化的影响,始终不曾真正消失,它依然渗透在社会行为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社会。

     比如在企业,因为有上下级关系、有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分别,所以必然是有待遇差别、有管理秩序的。这就是一种“礼”的精神的当代沿袭。而因为职位、薪资、话语权等等的差异,员工与领导之间又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立冲突。这时候,就需要用“乐”的精神、用艺术的介入、用软性的手段、用文化的力量,来调和矛盾、感化人心。

    

     具体怎么做呢?音乐疗养,不免是一种易于操作又效果显著的方法。称之为疗养,是因为音乐,可以治愈于已然、防患于未然——对已经产生负面心理的人,音乐可以治疗;对没有产生负面情绪的人,音乐可以养心。音乐是一种无语言障碍的、无限制条件的艺术形式,它不会如理论那样,容易让人天然生出反抗心理,音乐的动人仿佛春风化雨一般,不露痕迹地就丝丝入心、产生了“乐教”的作用。音乐作用于人的感性层面,触碰的是超越阶层差异、人人共有的情绪,比如焦虑、恐惧、紧张、灰心等,它没有等级差别,反而拉近人心,把不同状态中的人们,调理到同一种心绪之中。比如,不同民族的人们,听到自己国家的国歌都会庄严肃穆、产生对祖国的向心力;再比如,不同职业和收入的人们,听到舒缓的钢琴曲、干净温暖的灵魂音乐,都会松弛精神,放松心灵。这就是音乐对人心的陶冶、浇灌、凝聚和引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份引导作用,引导人们向善或向美、引导人们爱国或爱家、引导人们奋进或重整斗志、引导人们休息或净化心灵……那么,当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人事纠纷、工作疲劳、人心涣散、对企业忠诚度不够、对企业前景信心不足等等的问题时,除了硬性地制定规则、严明法度,除了直线型地埋头苦干、快马加鞭之外,还能不能用更具有人性关怀、更具有文化精神、同时更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音乐方法,来引导人心、统一精神呢?在企业之内,恢复礼乐文明;在公司内部,重张等级有序又情感和同的礼乐精神,以作为一种古老智慧与现代应用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方法。

    

     ---------------------感谢阅读---------------------

     国学走入生活,传统成为时尚!

     科普国学,文化健康!欢迎关注“子曰师说”微信订阅号:

     ID:gh_d60628a18fc0

     子曰文化,每日相随^_^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