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
2015/6/24 子曰师说

     《楚辞》是一部收录中国战国后期楚地诗歌的总集,与《诗经》一同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楚辞》西汉刘向辑。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楚辞》中的诗歌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兮”字作衬字。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鸿篇巨制,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后,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唐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上》:“有楚 辞,屈宋以下,效 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楚辞者,楚人之辞也。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缱绻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於是楚辞代《诗》而兴,蔚然成家矣。”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正如刘勰所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李白诗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杜甫诗云“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戏为六绝句》之五),皆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楚辞》较早就流传海外,特别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利玛窦来华,东方文明遂远播重洋,《楚辞》逐渐进入西方人的视野,1840年鸦片战争后,欧美世界开始广泛注意《楚辞》。迄20世纪中,相继出现英、法、德、意等文字的《楚辞》。

     初学《楚辞》,可用中华书局三全本《楚辞》,上海古籍的《楚辞译注》也是很好的译注本。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研究《楚辞》必不可少的经典版本。

     文/刘金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