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行天下【少儿国学①】
2016/11/24 子曰师说

    

    欢迎登上“国学号”航班,我是负责这次旅行的机长金海峰。本次的旅行有四个目的地,每一站都会给大家不一样的国学飞行体验。现在,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出发了!

     第一站:葡萄牙

     看,这里的师生正在过中秋节呢!看看在葡萄牙怎样过中秋?

    

    

    

    

     先生,现在为什么还要学古诗呢?

     问得好!中人智慧的语言方式,就是讲究引经据典,喜欢子曰诗云,这样说起话来,就能更为经典,更为精彩。

    

    

     我们现在学诗,不是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培育诗心,培养诗的眼光,这样就能发现生活处处有诗意,人生有处处诗情,在逆境中也能更阳光。

     而且“诗言志”,诗能培养情志,吟诵着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散发着高尚情感的诗词,我们的人生也瞬间高大上起来了呢!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是古人抒发高远志向和抱负的载体,情志并重。曹操在《龟虽寿》提到了神龟纵能长寿,终难免一死,老年的曹操,并没有奢求再活五百年这种背离自然规律的妄想,但垂暮之年,仍壮志不黜。诗,常将复杂的情绪融会在简单、凝练的笔触,是真正的“极简风格”。

    

     第二站:荷兰

     起飞啦!大家伸出头看看吧,美丽的郁金香国度——荷兰已经到达啦。大家看到郁金香有什么感受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一种高雅,比如我们在葡萄牙赏郁金香能记得学诗的好处,就能出口雅致,那再来说说“腹有诗书”中的“书”吧。

     书,是读书、也是作文、还是写字。书读多了,可以用书中的五千年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百年人生;而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更能锤炼文笔。

     流传至今的书籍,承载着前人的智慧,流淌着文化的血脉。书,是巨人的肩膀,是启发的养料,改造灵魂的工具。读书、看书,撷取前人的经验,在谬论与真知的交锋中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

     “书”,在古代一般特指儒家经典著作《尚书》,这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秦朝“焚书坑儒”给了《尚书》一拳暴击,抄本几被焚毁。汉代时在秦博士伏生(生于公元前260年)口授下写了28篇的今文《尚书》。相传鲁恭王拆除孔子的一处古宅墙壁时,发现了另外一部古文《尚书》。前者用汉代通行隶书写成,后者使用先秦六国古文字。《尚书》命途多舛,到了西晋时,古、今文《尚书》全都散失了,到了东晋时又重出江湖,但已真伪掺杂,难辨真假。

     在古代“六艺”中的“书”,还专指写字。我们要写好字,不仅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训练耐性,并培养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品质。在书写一个个方块字的过程中,还可以体味中国文化艺术的方圆有致,习得做人的道理。

    

    

     好了,感受完这朵怡人的“书花”,快快赶往下一个经典吧!

    

    

     第三站:英国

     我们现在正飞越英吉利海峡,大家是否想到了哈利·波特和霍格沃茨?英国——已经在我们的脚下啦!

    

    

     大家知道吗,英国的文明悠久,礼仪严整,从文化形态上和中国非常相像呢。英国讲绅士淑女,中国讲君子佳人,都是指彬彬有礼、具有良好礼仪教养的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出门在外,礼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礼多人不怪。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同“仁”分不开的,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视仁、义、礼、智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将“礼”作为判定一个人的德行标准之一;荀子著《礼论》, 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礼”不仅仅一种修养的表现,更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礼”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达形式,它的本质既是社会关系。费孝通先生说:“礼是社会共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整个社会逐渐积累的经验。法律是被动的,礼是主动的;法律是制定出来的,礼是在教养中形成的;法律是外向的,礼是内省的。因而,“礼”是自制、自控。

     在当下,“礼”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人对己的尊重。

     出门有礼,回家有礼,吃饭有礼,说话有礼,交友有礼,穿戴有礼,礼仪不出不在。

     同学们快快学会“礼以节人”,做人人喜欢的小君子、小淑女吧。

    

     第四站:中国

     说到礼,就不能不谈“乐”,中华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礼乐文化”。我们的最后一站回到祖国啦,要在家招待远道而来的瑞典客人,这就用最正宗的中华礼乐招待外宾,和瑞典同学们一起感受礼乐文化吧。

    

    

     老师,“乐”不就听歌么?

     礼和乐为什么要在一起呀?

    

    

    

     乐当然不只是听歌了!它可以用来调节我们的心情和情绪。听到欢快的音乐,我们会手舞足蹈;听到哀伤的音乐,则会沉静忧思,回忆连篇;听见热血的音乐,心中会像点起一把火,熊熊燃烧……

     好的音乐,能调和内心情绪;礼仪规范,则是规范外在行为,因此,礼乐兼修,代表的就是修身与修心的二者归一,内在阳光快乐,外在有礼有节,两者不可偏废哦!

     我们再来看看游览四个国家学到的国学知识:

     诗,是谈吐的训练;

     书,是文笔的锤炼;

     礼,是举止的修炼;

     乐,是性情的冶炼。

     诗书礼乐,这是从两千多前孔子的教学体例中得来的呢。兴于诗、习于书、立于礼、成于乐,学习“诗书礼乐”,让我们做有着健康审美、阳光心态,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好少年吧。

    

     少儿国学第一期扫描版

     自2016年1月起,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携手《少儿国学》杂志合作成立专题栏目“海外华人学国学”,截止目前已有11期内容出版发行。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金海峰教授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杂志《少儿国学》顾问。

     相关阅读:金海峰教授受聘《少儿国学》顾问;“海外华人学国学”专题开栏

    

    

    

    

    

     编辑:葵

     微信号:子曰师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