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植物【2】
2016/12/4 子曰师说

    

     《诗经》中有着许多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灵性与诗性交织在一起,带领着读者徐徐步入三千年前那一片诗意中,步入中华文明的血脉里。

     桃花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种类繁多,色彩艳丽。中国最早关于桃花的诗歌即是《诗经·周南·桃夭》,也是最早将桃花比作女人的诗歌。

     后世更是将桃花与爱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负盛名的要数唐朝时期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后来人们便将男女相爱谓之走桃花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自古便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清代的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红楼梦》中林黛玉更是作桃花诗,开诗社名为“桃花社”:

     桃花帘外春意暖,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

     ……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红花自美。

     桃花,以其独特的娇艳与风姿,在历史的长河与文人的笔墨中盛开千年,从未凋落。

     葫芦

    

    


     《匏有苦叶》,匏,是我国古代对葫芦的称呼,它还被称为“瓠”、“壶”、“甘瓠”。葫芦的最广泛用途是用作容器,人们将葫芦从中间开成两半,作为盛水之用的水瓢。

     在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需饮“合卺酒”,同我们如今的交杯酒大致相同。这个习俗始于周朝,在婚礼中,将一个葫芦剖成两个瓢,以线连柄,夫妻各执一瓢,将酒饮尽,即是合卺酒。寓意夫妻二人从此合二为一,永不分离,同甘共苦。而之所以在如此重要的仪式上选择由葫芦作为容器,是因为它是我国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它为爬蔓植物,结子繁盛,有着“子孙万代”的寓意。而它的名字又叫“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还是富贵的象征。而用红线将五个葫芦连在一起则被称为“五福临门”,象征着最圆满的吉祥如意。

     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关于葫芦的传说,无一不象征着福寿安康,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生活用品,它的人文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自然价值,这样一个原本普通的植物果实,因其拥有着一切美好寓意而一直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

     萱草

    

     《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一句,谖即是忘记的意思,而谖草便是忘忧草,又名萱草、黄花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蕾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是一味有着止血消炎功效的中药材。萱草为忘忧草的最早依据,便应是出自《诗经·伯兮》了。《本草纲目》中称之为“疗愁”,亦是忘忧之意。唐朝韦应物作《萱草》中便写道它本是用作忘忧,如今见到却忧愁重生: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萱草也是中国的母亲之花,孟郊有《游子诗》: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据说在古代游子远行前,便会在院中遍栽萱草,借以使得慈母可以忘记思子之忧。而董必武同志也曾寄给夫人何连芝四句:“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借此劝慰她不要再因家事多忧。

     在唐玄宗时期,兴庆宫栽种了很多萱草,原来萱草不但可以忘忧,民间还传说如果怀孕的妇女佩戴就会生男孩。可见萱草在中国花草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传说,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植物。

     荩草

    

     《小雅·采绿》中“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绿”,荩草,又名王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或阴湿处,一种全国普遍可以见到的植物。在古时,用它的汁加入铜盐可调出绿色,而枝叶经过加水煮沸与灰汁、铝盐混合等可以调成黄色的染料,用于给丝、毛织物染色。它同样也是一位药材。唐朝乔知之的《杂曲歌辞·定情篇》中有: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蕺。

     ……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诗中与心爱之人共结连理的新嫁娘,与夫君互诉深情,还未及叙尽情长,早已采满整筐的王刍。可见情人在一起时,总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而相思之时,则会觉得度日如年。

     梅子

    

     梅子,又称青梅,性味甘平、酸度高,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宋朝的赵藩曾作《邻居送梅子朱樱》来描写食用梅子时的情景:

     山居蔬果少,口腹每劳人。

     梅子欣初食,樱桃并及新。

     供盐贫亦办,荐酪远无因。

     便可呼杯勺,数朝阴雨频。

     其实梅子又是古代重要的调味品,明朝的郭登更是一个喜爱食用梅之人,从他所作的《梅子》便可看出:

     馋心才说齿生津,风味虽严恐未醇。

     莫倚调羹全待汝,世间还有皱眉人。

     而《书经·说命篇》也有记载,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曾鼓励他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希望你要像做菜离不了的盐和梅一样,成为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

     而梅又与“媒”谐音,故而在《摽有梅》中以“梅”来起兴,期望能有人做媒,成全好事。宋代的益州路转运使,加龙图阁学士赵抃,在路过成都时,曾偶遇一位头戴杏花的烟花女子,觉得颇有韵味,随口赞道:“髻上杏花真有幸。”那女子听见,便一笑对曰:“枝头梅子岂无媒。”此对对仗工整贴切,“杏”与“幸”,“梅”与“媒”,意寓含蓄,风趣俏皮。

    

     相关阅读:

     诗经中的植物【1】

     文:邬震男

     编辑:葵

     微信号:子曰师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