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2019/3/8 10:05:53清扬婉兮整理 子曰师说
2019年2月16日,苏州中亿丰建设集团管理团队提升培训班在总部开班,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春大学网络国学院院长金海峰教授受邀做《儒家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专题讲座。

儒家智慧和企业管理之道它有什么关系?落脚点要落到“道”上,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是“术”,向东方文化学习的是“道”。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文化上道有几种解释:第一道是路,具有开拓性。第二,道是规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百分之三十说的是方法,百分之七十说的是规矩。第三道是规律,在中华文化里,它有一个内在逻辑,社会发展规律,这种发展规律叫“道”,道是一种规律性的描述,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是这样,社会发展也是这样。都是三十年一个节点,三十年一个转变。回顾中国百年发展的历程:
1919年——1949年,军事斗争的三十年;
1949年——1979年,巩固政权的三十年;
1979年——2009年,改革开发的三十年;
2009年——2039年,文化繁荣的三十年;

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这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必然规律。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不断的强调文化自信。
道是用脚走路、用头思考,道重在客观规律,我们去认知它,但是不能改变它。所以要“知道”。第四理论:道家。论道,都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来讨论。这种理论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确存在。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周易》中说:“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这两句话实际上说的是三层,“道、形、器”。它有什么用呢?人类所有文明的传播都离不开这三层,精神层面“道”;物质层面“器”;制度层面“形”。企业管理中,传统国学的智慧强调的是以道治心,以法治身,以术治器。

知道客观规律之后,就要“养德”,德强调心,重在人文修养,所以要养德。以道得之谓之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大学》中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智慧的标准在儒家经典《尚书·虞书》说:“知人则哲,能官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企业管理是解决“人”的问题。管人不是限制他的行为,而是管理“心”的问题。金教授从阳明心学的源头孔孟之道,孔子说忠恕,孟子说四心。讲到阳明心学的流《西游记》。
企业管理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而决定人行为的,是人心;决定人思想的,就是文化。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一定要以文化为转移”。在中国的企业怎么可能面对中国人而不了解中国文化?这是管理对象决定了管理方式,一定要用中国式思维解决中国式问题。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几千年积淀到中国人血液中的传统文化——国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