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神:荀子(二)
2019/3/12 10:07:38别紧张整理 子曰师说
他怼的第二个大名人,名叫黄歇,即“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齐襄王崩亡后,荀子在齐国受排挤,根本呆不下去,有人说他是学术异端,有人说他为害齐国,还有人攻击他私生活有问题,总之,有的没的,全来了。个别睚眦必报的人甚至扬言,要在“道”上找人干他,这时,楚国令尹(首相,拥有最高权力)黄歇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楚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盛、面积最大的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它抗衡,即使是西北方向的秦国,在面对楚国的时候,也不得不收起它尚显脆弱的獠牙,黄大人既不嫌荀子年龄大,也不嫌他的脾气臭,主动邀请他到楚国工作,岗位已经准备好了,兰陵令(县人民政府县长),应该说,他应该感激黄大人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
53岁的他上任后,把自己的一套治世理想搬到兰陵这个小地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干群关系十分融洽,这也得罪了很多平庸的干部:“荀况,你怎么个意思,天下就你能耐?”

楚国的某个重臣,打着“政权稳定”的幌子,不停在春申君那儿说闲话,大意是,亳那个地方总共才方圆百里,商汤在那个地方渐渐做大,灭掉了夏朝;周民族在镐地默默发展,后来又灭掉了商朝。兰陵土地肥沃,又是军事要冲,荀子这么干下去,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呢!
春申君为了平衡朝中关系,不得不将荀子免职,发给他一笔退休金,让他回赵国安度晚年,可是,后来又有大臣进言,说这是放虎归山,劝春申君把荀子弄回来,楚国出尔反尔,荀子很是生气。
所有的使者都无功而返,黄歇不得不亲自拨通荀子的手机。
黄歇:回来嘛,楚国需要你,我也需要你。
荀子:很感谢你在我最困难时提供的帮助,我现在赵国挺好的,你不要太牵挂。
黄歇:你还知道我牵挂你啊?
荀子:主持那么大一个国家的工作,你也不容易,工作还是那么忙吧?注意身体。
黄歇:回来帮我吧,虽然平常很少给你写信,但很想念老兄。
荀子:你现在挺可怜的,哪象我在乡下这般自由自在。
黄歇:我可怜,你是在说笑话吗?
荀子:没跟你开玩笑,你已经享受了20多年的无妄之福,要随时当心无妄之灾。你听说过“疬人怜王”的故事吗?
黄歇:那是什么故事?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快给我讲一讲!
荀子: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身上长满毒疮的乞丐,他总是跟别人说,自己很同情国王,很多人都笑话他。
黄歇:然后呢?
荀子:然后他说,你别看我现在很惨,但很多国王还没有我的结局好呢!
黄歇:你到底想说啥子?
荀子:别看你治楚多年,现在大权在握,如果不多加注意,以后结局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黄歇:什么都别说了,是兄弟的话,就快回来。
盛情难却,荀子只好又回到了兰陵(今山东苍山县)。
后来,春申君为小人李园所害,在楚考烈王的葬礼上被一刀砍下头颅,据说春申君临死时,无头的身体一直朝兰陵的方向爬。
一切都晚了。

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火速免职,没有理由,但他内心是欣慰的。
两次担任兰陵令,前后历时近20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钻研经济,在这片昔日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神奇土地上,他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这说明,他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身处乱世、心有抱负且热爱百姓的实干家,离任时,他憧憬的“一天下,财万民,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和谐景象已在兰陵初现。
进入老年,穷愁潦倒的他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编成民间小曲(《成相篇》),希望百姓传唱,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
第二件,他在兰陵广收弟子,教他们学习人间正道,为百姓谋生存、谋道义、谋幸福(“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并继续远程指导韩非和李斯,在各自的舞台上更加出色。
第三件,应该是后人最为感激的,他在兰陵潜心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劝学篇》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回忆过往,分析世事,探讨“正义的审判”、“亲情的蛊惑”、“智者的悲哀”、“诽谤的力量”,写出了无数金句,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遍览其文字作品,最令我们感动的,不是他的勇敢和直白,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的忍耐与坚持。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圣人也是一步步干出来的);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世间一个至简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只要有穿越顺境逆境的坚持,最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