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诗”论
2019/3/20 13:31:28刘金桥整理 子曰师说

     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2

     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

     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零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3

     子夏问曰:“‘巧笑倩⑴兮,美目盼⑵兮,素以为绚⑶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⑷乎?”子曰:“起⑸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注释】

     ⑴倩——音欠,qiàn,面颊长得好。

     ⑵盼——黑白分明。

     ⑶绚xuàn,有文采,译文为着协韵,故用“画着花卉”以代之。这三句诗,第一句第二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可能是逸句,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以为《鲁诗》有此一句。

     ⑷礼后——“礼”在什么之后呢,原文没说出。根据儒家的若干文献,译文加了“仁义”两字。

     ⑸起——凡人病困而愈谓之起,义有滞碍隐蔽,通达之,亦谓之起。

     4

     子所雅言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有用普通话的时候,读《诗》,读《书》,行礼,都用普通话。

     【注释】

     ⑴雅言——当时中国所通行的语言。春秋时代各国语言不能统一,不但可以想象得到,卽从古书中也可以找到证明。当时较为通行的语言便是“雅言”。

     5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

     6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酬酢;纵是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

     7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译文】

     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您在老师那儿,也得着与众不同的传授吗?”

     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道:‘学礼没有?’我答:‘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退回便学礼。只听到这两件。”

     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道:“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诗,知道礼,又知道君子对他儿子的态度。”

     8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道:“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了吗?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会像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罢!”

     9.

     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注释】

     ⑴《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

     ⑵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10.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羣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