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融,天然浑成——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2019/5/28 9:54:10子曰师说整理 子曰师说

     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是《陶渊明集》中的上乘之作,诗中没有晦涩的意象,没有冷僻的词句,读来就是一位生活在田园里的读书人,怡然自得地享受着他的生活情趣。其天然浑成、凝练笔法所达到的物我两融的境界,古今诗人中恐怕除了陶渊明之外再别无他人能做到了。

    

     诗的开端从孟夏时节说起,孟夏就是初夏,虽然一般的花都已凋落,但却是草木枝叶最繁茂的时候,所以才会四布于自己的屋子。就是在这派生机勃勃的“良辰美景”下,才会有众鸟在此营巢,树木成荫,花草飘香,鸟儿怎么能不欣喜于他们此时此地的“家”呢!诗人用鸟的“欣有托”起兴,同时也揭示出自己“爱吾庐”的原因所在。如果说是用鸟儿的“欣”“托”来比自心的话,到不如说是因人的“爱吾庐”而有鸟儿的“欣”“托”。诗人毫不掩饰地把自己此时心境呈现给大家,用词用语平淡至极但也韵味至极。心境的平和与自然万物的“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所有的都在和谐中,都在窃喜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这种寄情于物、融情于景的移情作用,大大增加了诗的审美效果。这也是陶诗歌最显著的特点。

     酒是陶诗中所必不可少的,在这样“草盛豆苗稀”的时令刚过,秋收还尚早的农闲时间,自家冬天酿的酒,夏天拿出来喝(即春酒),并摘自家园子里自种的蔬菜来下酒,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微风细雨又很识趣的来凑热闹。“古之学者耕且养”,在这种情境下诗人是不会忘了读书的,那么陶渊明是怎么读书的呢?今时今日没有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处僻巷陋室的主人,即使友人想来造访也会因深辙不得不掉转车子回去;诗人的读书也不带有功利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的寒窗苦读。他的读书却是为了愉悦情性,泛览,流观式的读书。《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五柳先生传》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些都表明了他的读书旨趣。所读的内容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虽然读的是“六经”,但也只不过是因为喜好。在此诗中又提到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周王传)等异书。这和渊明此时退隐乡里不求闻达躬耕自养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诗人处在有鸟儿为伴的初夏美景中,又值农闲,酌酒读书,好风微雨不期而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顷刻间遨游宇宙,真的是除了快乐还能怎么样啊!理想的人生也不过于此!他的情性涵养总能把自己为官的不得意,农人生活的清苦冲淡得平和,这种豁然达官的人生态度,物我两化精神旨趣,没有喧嚣浮躁社会归隐所留下的诟病,相反地做到了与自己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写景抒怀没有物象的形似,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是透过田园中可观可感的普普通通的景物,简简单单的人事却总能提升出高于世人之情,悟出超乎寻常之理,但这些的营造,不见一点雕琢的痕迹,只是抒写了诗人磊落心胸中明朗的天地,他的洒脱恬淡悠然自得总能为那些疲于现实生活的人们找到心灵栖息的绿野,总能给那些身处绝境的人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另一条路的希望,另一种人生的活法。这也是我们记住了陶渊明的人及陶渊明诗文原因与价值之所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