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2019/5/29 9:00:00子曰师说整理 子曰师说

    

     《墨子》这部书的主要部分是墨子思想和活动的记载,还有一部分是战国末期墨者对墨子思想的发展,最后一部分是汉初墨者研究攻守战术等的作品。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旨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追求国家富足,人民繁庶,政治清明。至于他的各项主张,可以由这本书的章节名称中看出来,大致可以分为十个主题:兼爱,指要泛爱大众;非攻,反对战争;尚贤,推重贤才;尚同,呼唤统一;天志,认为天有意志;明鬼,主张有鬼论;节葬,倡葬礼简化;节用,提倡节俭;非乐,反对礼乐等形式;非命,反对命定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子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渴望稳定与富庶。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里的结论,墨子认为当时社会混乱、人民困苦的根本原因就是“交相恶”,正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残杀争夺导致了战国时的纷争局面。因而,墨子认为,解决这个混乱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他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自然就消灭了,也就形成了天下太平的大同盛世了。

     尽管现在一般认为墨家是由于其创始人墨翟的姓而得名的,但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墨”即是古时的“黥刑”,指在人的面额刺字,并涂墨,这一点从“墨”的古字形可以看出,再结合墨家的那种十分平民化的学说,就推测墨家最早的组成人员是一些刑囚流寇,因而称“墨”。而冯友兰则认为墨家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后来所谓的“游侠”。

     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但他曾是一个个体劳动生产者,还做过工匠。从《墨子》里可以看到,墨子有时自称“贱人”,有时自比为“宾萌”(乡巴佬)。墨子不仅做过工匠,而且有较高的技艺,后来还曾利用自己的技术赛过了当时最著名的工匠公输般(鲁班)。后来,墨子由工匠上升为“士”(知识分子),教育弟子,成为墨家的创始人。

     墨家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是个思想统一的学派,还是个组织严密的社团,社团的每个成员都能为了实现墨子的主张而“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死后,这个社团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检验真理的三个标准

     所谓“三表”,就是墨子提出的衡量一切学说的是非的标准:“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这里的第一个标准,指的是以过去的间接经验作为检验的标准,第二个标准是指自己经过观察得到的直接经验,第三个标准则是用实践的效用来检验。这三个标准的提法应该说是十分科学与完备的。体现了墨子的哲学思想平实朴素的一面,所以,墨子也有“平民哲学家”之誉。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