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乐之“礼”
2019/6/20 10:38:10邬震男 子曰师说
中华文明最大特征就是礼乐文化,当年周公制礼作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君子淑女,彬彬有礼,“恭俭庄敬,《礼》教也。”
礼者,理也,是内心的标准外在的表现:在家就是孝悌,交友就是诚信;对国家是忠诚,对人民是热爱。
礼以节行,我们修养的提高,就是对内修心、对外修行的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外兼修、内圣外王。
宏观上把握,“礼”就是文化,《论语》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要符合文明: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礼就是让行为适宜、举止有度的尺子。
具体而微,礼可以使平常的行为变得庄严起来,比如婚礼;甚至神圣起来,比如升国旗仪式。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当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完善的科学人才,它包含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是学生的精神层面,包括人格修养、精神境界、文化自觉、社会责任等等;二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学生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手段。文化素质课虽有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任务,但落脚点却是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上;这是专业课所不能替代,或者说不能完全替代的。
中国的传统礼学不仅有精深的理论和博大的体系,而且有鲜明的践履性,即实践的特点,《吕氏春秋·孝行览》说:"礼者,履此者也。"在传统的礼学中,道德、道理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随处可以体现的,而礼正是道德在行为上的体现。学习礼仪规范,长期坚持实践,身体力行,可以使道德意识内化,反过来促进内心德性的培养。
学习和了解古代礼仪文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制高点,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读书与做人"两张皮"的问题,将知识与品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深入学习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去体验和践行礼学的真谛,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行"与"知"并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