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纵横与《大学》之道
2020/9/15 15:22:12 子曰师说

    

     请关注

     2020年9月12、13日,长春大学网络国学院、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教授,受邀在北大燕园商学院·中国百家讲堂管理思想高级研修班做“国学纵横与《大学》之道;中庸之德与中庸之道”的专题讲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儒家重要的文献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其中《大学》是儒家文化修养入德之门,《中庸》是儒家文化哲学体系的高度概括。

     《大学》一书的体系是: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要素“止、定、静、安、虑、得”;八条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清晰地勾勒出了人生目标及为达目标而必须经历的各个步骤。它是儒家文化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内外兼修,最后达到内圣外王。其中“格”就是区分,格物就是区分物。格事理,就是穷尽事事物物之理。大学强调以诚为本、心正为要、修身为门、齐家为用、治国有道、和谐社会,也就是格事理。“三纲领,八条目”强调修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其旨在修养人心,达到至诚至性的境界。何为“中庸”?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现代哲学阐释,即为“度”,适度,无过无不及。《中庸》的核心思想: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中庸的下手处是“平和情绪,健康情感”。中庸修炼最好的状态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后达到成熟的人生是“内心从容,平和,快乐”。

    

     儒家文化最核心的概念“道德”。道重在客观规律,要“知道”。德重在人文修养,要“养德”。养德怎么养?养德就是修身,《大学》指出,若想实现人生的三个纲领,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德行为根本。

     《大学》从三纲领到六要素到八条目,勾勒出来的是人生的理想蓝图,是一个人怎么样从最初的出发走向最终的成功,它实际上是成功学。而“中庸之道”,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