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讨论之—— “在亲民”还是“在新民”
2020/11/3 14:49:10 子曰师说

    

     奥运会期间,为了向外宣传中国文化,区别了“乐乎”和“悦乎”。今天,我们要梳理是“亲民”还是要“新民”。传统上,古本《礼记》是亲民,王阳明执此论,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是上对下的态度。二程和朱熹认为是新民,是据文本固有的内容而论,我同意朱熹的看法,原因有四:

     就当时孔子师生讨论问题而言,没有上对下的意识,《论语》中“亲亲而仁民”,强调“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因而在孔子师生的概念体系里“亲”只用于有宗族关系的人,不用于血缘之外的具体的人,当然,可以用于概念范畴的指向。比如:“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闻亲仁,亲亲,未闻亲民。所以,用“亲”只有特指的,而“新”则可以泛指。比如:“温故而知新”。

    

     原因之二,大学文本逻辑结构非常清晰,有立论,有理论证明,有逻辑阐述。关于亲民,文章本身举了三个理论证明,“做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原因之三:大学三纲领的要求,结构为双向要求,是推己及人的,明明德,首先是自己明,然后是明明德于天下,止于至善。首先是要自己追求更高、更远、更完美,然后是带动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向上,那么,亲民也是如此。首先是自新,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做新民”。然后是新人,是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着新,即“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把亲民确切无疑解读固定为新,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人类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以新思想,新理念,新姿态去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实现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何创新传统文化给我们参考,是温故知新,返本开新,推陈出新。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基于对新的认识和要求,教育领域重新构建新四科,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就新文科而言,没有凭空的“新”,都是把原有的知识横向重组,纵向融合,是以旧有为基础的吐故纳新。把原来多余的不适合未来要求的内容去掉,把新鲜的有未来发展无限潜能的学科融入进来。

    

     基于此我们扫描传统的文科,我们发现问题一,文科教育首先是价值观教育,目前,此项教育普遍严重缺位甚至混乱,比如,师生对健康三观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目前的混乱体现于:尽管我们在传统课程的开设上,不去正面解读宗教。例如,佛教,基督教,但是我们的教师在讲解按照宗教思想创作的文学作品,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带入这些宗教思想,什么后现代文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尼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这其实是换角度对学生健康价值观的确立,起到干扰冲击和瓦解作用的作用。比如,一个留洋回来的博士,就可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讲解西方文论这门课的时候,大肆宣传西方民主、自由、博爱的价值观。

     问题二,传统文科教学,融合性不足,片面化深入有余。例如,中国传统学术强调文史哲不分,给出学习、研究、提升的路径,是学文必归于史,学史必归于哲,但是我们今天文史哲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学院,将一部文史哲融合的经典,各取所需的割裂出来,比如《论语》,汉语言专业只关注它的语言风格,历史专业只关注产生的年代和背景,哲学专业只在争论仁是核心还是恕是核心。将一部有血有肉的经典活生生的肢解开来,片面化深入则可能出现:文学专业研究《论语》中的语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语言结构,什么AABB式,什么ABAB式,其实就专业化而言也了无生趣,无甚大用。历史专业就可能围绕《论语》产生的年代,罗列各家的观点进行一场永无休止,永远也不会有答案,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的啰嗦絮叨。

     问题三,理论性多余、应用性不足,比如现代汉语是依据现代俄语学科体例改变过而来,按照俄语的特点去思考语音问题,词汇问题,语法问题,而对于汉语言文字问题,仅作为语言的载体论述,而对于文字的书写问题没有涉及,由于高校汉语言课程不涉及到文字书写,使得学生后来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缺少对文字书写训练的素养,使得中小学汉字书写教学,要面向社会资源求助,其实,象现代汉语中汉字拼音化问题,随着周有光先生的逝去,可划上终结符。像这样未来专家研究都未必涉及的领域,早该从我们今日教学内容剔除,现代汉语是理论性多余,而应用性不足的典型案例。

     问题四,通识教育质量不高,大学语文问题严重,翻开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几乎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舞台,文是其人的文,字是其人的字,画是其人的画,一本大学语文就是其人的专题广告。细数其最为直观的插图,凡涉及西方文化都在无“意”地宣传上帝赋予我们的美好品质,凡涉及到本土文化则是最烂,最丑,最糟糕的展示和表达。我们不仅要问,这本大学语文其教育学生的目地是什么?

     新不仅在于旧有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给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组合。新文科的特点是要体现出融合性,交叉性、时代性、科技性、中国性和国际性。我们给予这种认识,设计出三门新文科课程:

     1.儒家文化精选,以诗书易三古经,融合人文科学文史哲,体现价值意义真善美,解决从传统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传统文化产业研究,将传统文史哲与文化产业的经济管理交叉融合,向老祖宗要资源,为文化产业,文旅融合,企业文化赋能铸魂。

     3.中国文化网络传播,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通过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传播于世界。不仅仅是互联网+内容与技术组合,甚至要找到传统文化利于互联网传播的内在逻辑,相似性,相同性。比如,《论语》对话与微信交流。再如,《周易》因数成象与今天大数据分析,打通文理交融,共筑新工科与新文科交叉点。

     4.中国文化通识课,以诗书礼乐通识教育取代现有的大学语文,将诗书礼乐的特点:

     经史子集太学术;琴棋书画太艺术;器物考古太技术;诗书礼乐正适度。

     诗是语言的凝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

     对象:中华少年,优雅女性,书香家庭,国学教师。

     意义:诗是中国语言,书是中国文字,礼是中国形象,乐是中国声音。形式:清晨诵诗一首,午后习字一法,间操演礼一则,放学赏乐一曲。以理论和实践的模式推行下去,为往圣继绝学。

     学院简介: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作为长春大学最年轻的学院,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东北三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网络安全学院。2018年初,长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正式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至此,学院已经形成“一点一地一中心,一院一刊一学会”的办学规模,即“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点、吉林省网络文化基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网络安全学院、《网络文化安全》季刊、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