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少年行”——青少年励志教育的研学之旅
2021/5/8 15:00:07 子曰师说

     5月5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金海峰教授团队受邀和中旭集团在净月开发区举行团建活动。在中旭集团的教育基地玉潭镇建国村,茂林俊木,环境清雅。有屋舍几间,生活设施齐备。庄园内还有大鹅、小鸡等家禽,乡村气息浓厚。

     金教授做为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普专家,曾为多个地区、学校、公园等做过文化策划:2015年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长春市朝阳公园改建成“长春德苑”,打造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还先后为“朝阳区实验小学”、“长春市东光学校”、“市六十八中学”、“希望高中”、“养正高级中学”等学校提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设计,都成为了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典型案例。尤其是近两年金教授还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山开发区做旅游规划设计,并多次做为净月文旅局文化开发项目的评委,为文旅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金教授和中旭集团王中革董事长在谈到如何利用教育基地时,鉴于对净月的整体规划布局,金教授又郑重地提出:“闯关东,少年行”的新时期青少年素质教育研学方案,重走闯关东之路,进而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地域特色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

    

     “闯关东”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等地区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东北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十九世纪中叶,流民潮涌。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闯关东"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使得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在辽阔的关东得到了并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为文化“塑形”,文化为旅游“赋魂”。“少年关东行”文旅研学项目,正是在给这片厚重的土地赋予灵魂。也是一次开拓学生视野体验关东文化的寻根之旅。得到了中旭集团王中革董事长的高度赞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