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新讲—儒家篇
2022/3/9 子曰师说
儒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好的文化。
一、儒者形象
儒给人的印象,是长胡子的老者,须髯飘飘,恭敬有礼,见人客客气气,看着好像软弱无力,内心却是坚强无比。
儒是很具像又很泛化的概念。儒是知识分子,有很多职业,为官为吏,为政为师,儒商儒将,儒士风流,最突出的是做人教师,很多优秀的儒者都为人师,带弟子。做教师就要通师道、厚师德、博师才、精师艺。
为人师表要有很多优秀的品格,内省外修,身正是范,自律慎独,敬业乐群,有济天下苍生情怀。孔子就叮嘱弟子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孔子去掉诸多光环,最本色的身份其实就是教师。
我曾经为中小学教师做“师德”培训,我就讲两个字:“耐烦”。孔子就是如此“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二、汉字说儒
《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可以看出“儒”的特性是柔和、有学问。
《故训汇篆》对儒的解释有五十二种之多,但是我把注意力放在“濡”义上:
“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儒者,濡也。夫习学事文则儒润身中,故谓久息者为儒也。”
“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谓之儒。”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因为“儒”与“濡”是同一类字,同声互义,义有相通。这就引发了我们注意,也是我思考的重点。
“儒”、“濡”是形声字,从“人”从“水”,需声,本字是需。按照汉字的构成,“需”字再拆分,是“雨”和“而”,如果按《周易·需卦》的解读,是会意字,是上“雨”,下“天”。说下面是“天”,就是按《周易》需卦,水天需解释的。
“需”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卦,按照卦的顺序,特别是顺序所含的意义:第一卦是乾,第二卦是坤,乾坤是天地。说过了天地,然后是第三卦“屯”,“屯”字是草(屮)从大地(一)刚刚生长出来,一切都是初始状态,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然后是第四卦“蒙”,山水蒙,山脚下水汽升腾、云雾缭绕,看什么都不太清晰,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小孩子看什么都懵憧,需要启发教育,启蒙,蒙以养正。
说过了天地自然,人生的初始,就到了“需”卦,水天需,上卦是坎,是水,是云,是雨;下卦是天,云在天上。《周易·需卦》中说“云上于天,需。”天上有雨水,云气向上,雨水下沉,是润泽之义。
中国是农耕社会,农业国家,特别是在古时候,是要靠天吃饭的,雨是农业社会的刚性需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春雨时降是人生活中四喜之首,如果不下雨,农民就遭了殃,“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有农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影响农作物丰欠收成的两个最大灾害:旱灾和涝灾。旱涝比较,旱灾后果尤为严重,“涝灾一条线,旱灾一大面”,所以农民种地,最盼时雨如期而至,“及时雨”这种心情就是对雨需求的“需”。儒对人而言,就如同农田对雨的需求一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