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新讲·天地篇(三)
2022/7/12 11:15:56 子曰师说

     其实世间万物皆如此,讨论天地,就在讨论阴阳,讨论刚柔,讨论黑白,讨论中国水墨画,讨论“计白当黒”的书法艺术,讨论太极图,讨论熊猫为何成为国宝。明白了天有时间上的意义,就能理解乾卦的元、亨、利、贞,为何有一种解释为春夏秋冬,为何引申为人生百年四个二十五岁的阶段,理解了春夏秋冬,就理解了儒家孔子以春代夏,以秋代冬的《春秋》。孔子极其重视《春秋》,史记中记载,孔子依鲁史而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敢赞一词,”我们今天在网上对什么观点表示同意,可以点个“赞”,但孔子修春秋时,学生们连点赞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评论了。“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一字之间寓褒贬”,孔子自己也感叹,“后世之人,知丘以春秋,罪丘以春秋”。而其学问事功,也是“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春秋》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无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还是“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春秋》都是最后的压舱石,五经六经名异实同,都因为“乐”有名无实,存六经之名,得五经之实。但五经又实为“九经”,因为“礼”是一分为三:《周礼》《仪礼》《礼记》;而《春秋》是一经三传,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而据史家记载,当初传《春秋》的,除三家之外,还有邹氏、夹氏两家,但或因无师,或因无书,则后来失传,可见儒家对《春秋》重视程度。《春秋》是编年体史书,类似我们今天的“大事记”,因为言辞简略,当时人们知道事件原委,几年后,几十年后,几百年后,恐怕就成了难懂的“天书”,于是后来史学家,就依春秋时间和事件,加以“扩写”、“详注”,于是才有了著名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等。

    

     大儒董仲舒就是研究《春秋》的,代表作《春秋繁露》。儒家思想是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一批人宣扬呼吁,最后得到汉武大帝的认可,政学两界通力合作,才从诸子中的一支,成为中华民族的官方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历史的核心价值观。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