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儿哮喘,陈寿春有5大疗法
2016/7/7 神黄中医

     导读:中医认为哮喘病有"夙根","凤根"即内伏之痰饮。陈寿春先生治疗小儿哮喘紧紧抓住一个"痰"字,祛痰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上病下取,或从里求表,或理脾治肺,或标本同治,值得同道借鉴。

    

     陈寿春认为,"夙根"一说,与现代的过敏体质学说有关。认为本病内因肺、脾、肾三脏本足,藩篱不固,痰湿内盛,尤以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痰湿为首要。婴儿期曾患湿疹之小儿,多素体湿盛,若久咳不愈,需防继发哮喘,当早日诊治。又本病常由气候变更、外感、饮食、劳倦、与某异物接触等因素诱发,故调养摄生至为重要,若能及早认识患儿体质禀赋,注意营养,少食甘肥,及时随气候而增减衣服,适当活动,找出过敏源等,则必能减少本病发作,从而保护幼儿健康成长。若一旦哮喘发作,陈老则采用下列5法予以治疗。

     一、宣肺降痰法

     用于宿有痰湿伏肺,复因风寒或风热外邪引触,致外邪束肺,肺失宣达,痰气相结,壅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司而发之顺利喘。因外邪束肺,非宣肺达邪令气机畅达则喘不可平,不降逆则痰随气升,壅结气道而哮不可止,不化痰则夙根难除而易复发,故陈氏采用宣肺降逆,理气化痰法予以治疗。

     病案举例:朱某,男,6岁,1985年9月23日来诊。

     宿有"哮喘'病史3年,近日复作, 经中西医数次治疗,现仍气喘鼻煽,稍流清涕,咳嗽阵作,喉有痰声,甚而哮鸣,舌苔薄粘,两肺听诊闻及哮鸣音。证属风邪束肺,痰湿阻于气道,肺气失于宣降,治拟宜肺降逆。炙麻黄3克,杏仁6克,玉苏子9克,葶苈子6克,桑白皮9克,陈皮、法夏备6克,茯苓9克,甘草2克。4剂。药后复诊,哮喘已平,再依原法,继进数剂以图巩固。

     二、降气化痰法

     多用于平素饮食甘美不节,形体丰腴,痰湿内盛之哮喘患儿,一俟邪触伏痰,则痰随气升,阻塞气道,肺气肃降无权,痰气交阻,气体出入与伏积之痰搏击有声,是以哮重喘轻,陈氏予降气化痰,肃肺平喘法治之,常以杏苏二阴汤增益,若痰饮化热者去陈皮、法夏,加桑白皮、黛蛤散等。

     病案举例:曹某,男,5岁,1985年10月9日来诊。

     有“喘息性支气管炎”年余,形体较丰。现咳嗽2天,喉间痰声漉漉,间或闻及水鸡声,呼吸不畅,食纳不思,大便偏,雪苔自腻,两肺昕珍闻及哮鸣音。证乃痰滞内伏,肺失肃降,拟方降气化痰。杏仁6克,苏子9克,葶苈子6克,茯苓9克,陈皮、法夏、炙紫菀各6克,苡仁9克,甘草2克。4剂。

     药后复诊,咳减喘平,喉间痰声消失,舌苔薄白粘,两肺未闻哮鸣音,治守原法,原方去葶苈子,加白前9克,继服5剂,诸症俱失。

     三、清金导痰法

     用于素体阴亏,痰热郁肺,或痰滞久稽化热之哮喘患儿。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发作时,痰热壅结,气因痰阻,肺管因之狭窄,气机升降失常,腑气为之不畅,故陈老采用导痰法,使鸱张之痰热邪气从下而出,病方可愈。然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寒凉攻逐之品不得过剂,中病当止。

     病案举例:黄某,男,6岁。1985年10月30日来诊。

     罹患“哮喘”,每届深秋易作,现咳剧2天,面红气粗,喉有痰声,咳痰不爽,胸闷不舒,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解,舌红赤,苔厚中黄,两肺听诊闻及哮鸣音。证系痰热壅阻,肺失清肃,拟方清金导痰。黄芩、杏仁各6克,玉苏子9克,桑皮、葶苈子各6克,炒枳实5克,蒌仁泥9克,紫菀6克,黛蛤散(包)9克,甘草2克。4剂。药进3剂后大便增多,排出粘糊状便,继而咳减息平,1周后复诊时舌尖稍红,苔薄根稍黄,听诊未闻哮鸣音,续拟清肺化痰剂善后巩固。

     四、益肺肃化法

     适用于哮喘日久,耗损正气,肺之气阴两伤,失于清肃,加之痰滞内伏,动辄引发之患儿。阴虚之体其痰易于化热,若用药一味清肃,难免再伤正气,欲速反不达,故陈老采用益气护阴,肃肺化痰法以标本兼顾。

     病案举例:刘某,男,5岁。1985年10月9日来诊。

     哮喘3载,遇寒易作,此次发作虽平,然咳嗽迁延,恙已半月,痰多难咯,入夜稍见气喘,口干不欲多饮,舌偏红,苔薄粘中脱,听诊两肺闻及少许哮鸣音。乃病久气阴不足,痰滞郁肺,肺失肃降,治宜益肺肃化。北沙参9克,五味子3克,玉苏子、杏仁各6克,葶苈子5克,川贝4克,黛蛤散(包)9克,白前、炙紫菀各6克,甘草2克。5剂。

     1985年10月13日复诊告知:自服上方,诸症悉减,按原方继服至今。前天感冒风寒,流涕偶咳,然未见哮喘复发之兆。即予疏宣他痰剂,以防触发宿疾。

     五、培土生金法

     小儿哮喘,析本痰饮作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或因脾常不足,或因饮食不节,以致水湿不化,聚而酿痰,伏留于肺,遇邪诱发则痰壅气结,肺失肃降而发作哮喘,治当培土生金,益肺化痰,脾复健运,水湿得归正途,痰安能生,痰湿一去,则肺气升降自如,哮喘可平耳。陈老每以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本证,屡治屡验。若兼招风邪,可酌加防风、前胡等,若肺气上逆证剧,可酌加杏仁、桑皮等。? 识别上方二维码,看六君子汤具体组成

     病案举例:任某,男,8岁, 1985年11月6日来诊。

     既往有“哮喘”4年余。近日咳喘复作,喉间痰声漉漉,入夜气急挟有哮鸣之声。面色萎黄,食纳不思,大便偏溏,淡苔白粘,乃脾肺不足,痰滞内伏,治拟培土生金,益肺化痰。党参、茯苓9克,白术6克,甘草2克,法夏、陈皮、炙紫菀、炙冬花各6克,葶苈子5克。5剂。

     复诊时哮喘己平,精神、食欲转佳,仍稍作咳,挟有痰声,舌淡苔薄粘。原方去葶苈子、炙冬花,加白前9克,继服以收全功。? 识别上方二维码,看更多名老中医治小儿哮喘的病案

     来源:现代名中医儿科绝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查看:当代中医人,月薪过万的秘诀!

     点击图片,阅读近期精彩好文

    

    

    

    

     请先关注微信公众号:zk120

     回复“应用”:下载App,古籍1800本、医案4万、方剂30万回复“伤寒论”:微信读古籍,启蒙六经辨证回复“神农本草经”:微信读古籍,最早中药专著回复“素问”:微信读古籍,中医始祖之作回复“病历夹”:在线管理病历,你的病人你做主回复“诊疗”:针对疾病和症状,推荐权威可靠的治疗方案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得神黄中医智库VIP特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神黄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