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不用愁,中医有妙招
2016/7/22 神黄中医
导读:陈勇鸣医师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瘿瘤合并中消证。其主要病机为脾中元气下陷,阴火上乘。陈氏临床擅用甘温法则辨治甲亢,屡屡获验。兹撰文探析,供同道参考。

1.病机分析
瘿瘤合并中消证的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柔软光滑,乏力自汗,两手颤抖,形体日益消瘦,多食善饥,烦热心悸,急躁易怒,月事不调或阳痿,舌红,脉弦细数或弦数。病因可归纳为情志内伤,调摄失宜。七情抑郁乃致肝脉失疏,脏腑气血失衡,气痰瘀壅结经脉,日益耗伤气阴,尤以脾气耗伤为甚。临床所见乏力、自汗、颤抖、消瘦,可谓脾中元气下陷之象。脾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脾气不举,导致阴阳升降失司,扰动下焦相火而上浮,“在位相火”转变为“离位阴火”,故见烦热心悸、易躁不寐、多食善饥等阴火上乘之症。
2.治疗法则
瘿瘤合并中消证的临床表现遵阴阳理论分析主要在于阳气耗损,并有阴火作乱,既不能妄投辛热助阴火上逆,亦不能滥用苦寒迫清阳下陷。补中益气汤可谓甘温法的代表方剂,益气升阳可举下陷之脾中元气,还可佐以甘寒泻火,或佐麦门冬之甘寒以滋化源,或使酒黄柏以苦寒泻阴火,或以升麻、柴胡易五味子、白芍以固阴。
《脾胃论》曰:“盖阴火上冲,……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升发之气不行……惟当以辛甘温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也。”《溯洄集·内伤余议》曰:“然温药之补元气泻火邪者,亦惟气温而味甘者斯可矣。盖温能益气,甘能助脾而缓火,故元气复而火邪熄也。夫宜用温药,以为内伤不足之治则可……所调‘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其温字滋养之义,非指药温也。”'所以王安道提出“温能除大热”必须冠以“甘”字,甘药多补,虚得补而热收,前贤対甘温法的论述恰合瘿瘤合并中消证的病机。
【病案举例】
刘某,女,39岁,1995年3月2日诊。乏力、心悸、自汗加剧2月余。患者半年来感精神倦怠,阵阵心悸自汗,形体日见消瘦,并伴有多食善饥、烦热不寐、情绪急躁、月事延期量少、大便不实等症。体重45kg,两侧甲状腺轻度肿大,质软无结节,血压18.2/12.3kPa,心率115次/分,心尖区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两手颤抖。白细胞:5.1×109/L,中性:0.67,淋巴:0.31,単核:0.02,FT3:21pmol/L,FT4:33pmol/L,TT3:4.8nmol/L,TT4:227nmol/L。诊断:甲亢(瘿瘤合并中消证)。经内科给他巴唑治疗1周,白细胞下降。苔薄净、少津、质红,脉弦细数。
辨证:脾气下陷,阴火上乘。
治法:甘温益气,佐以甘寒降火。
方药:黄芪、炒党参各30g,白术、炒白芍、丹参、麦门冬、山药各15g,当归、茯苓、黄柏、五味子、夏枯草、陈皮、鸡内金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复诊:服用4周,药后精神渐振,心悸自汗減轻,苔薄白、舌红,脉弦细小数。前法渐见奏效,原方黄芪改为60g,加苍术15g。
三诊:继服4周,复査FT3:6.8pmol/L,FT4:18.5pmol/L,TT3:3.2nmol/L,TT4:182nmol/L,乏力、心悸、自汗诸症明显改善,原方加舒达化瘀之冰球子15g,八月札、香附各9g。
四诊:4周后复査FT3:5.2pmol/L,FT4:5.8pmol/L,TT3:1.1nmol/L,TT4:83nmol/L,体重49kg,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嘱坚持服用黄芪30g、红枣7枚,3个月,以资巩固。随访1年来见复发。
来源:现代名中医甲亢甲减治疗绝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查看:当代中医人,月薪过万的秘诀!

请先关注微信公众号:zk120
回复“VIP”:参与活动,尊享60日神黄VIP服务回复“应用”:下载App,古籍1800本、医案4万、方剂30万回复“伤寒论”:微信读古籍,启蒙六经辨证回复“神农本草经”:微信读古籍,最早中药专著回复“素问”:微信读古籍,中医始祖之作回复“病历夹”:在线管理病历,你的病人你做主回复“诊疗”:针对疾病和症状,推荐权威可靠的治疗方案
参与活动,尊享60日神黄VIP服务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神黄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