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树竟是6种中药,80%的人只知道前4种!
2017/9/29 神黄中医

     一棵桑树有多大的药用价值?它的根、根皮、嫩枝、树汁、桑叶、叶汁、桑葚都可供药用,甚至长在它枝干上的寄生物都能入药,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桑树上这6种中药,你知道几个呢?

     一、桑根

    

     桑根入药时,一般取桑白皮,即根皮,性寒,其味甘,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能。民间常用桑白皮、冬瓜皮、玉米须等分水煎,用以治疗肾炎和小便不利。桑白皮与葡萄根皮用红糖或黄酒捣敷可治扭伤、挫伤。外科手术上用桑白皮制作医用缝合线时,不必拆线,可为肌肉组织吸收。桑白皮与白糖煎熬可治肝炎,与枸杞子共煎,可治糖尿病;与地骨皮、甘草熬粥可治小儿肺盛气喘。用桑根锯末浸酒或灸桑根水煎饮服,可治血崩。利用桑根、桑皮酿酒可治中风咳嗽。桑根与猪肝共煮还可治疗眼疾,利用桑皮汁液可治口舌生疮及外伤出血。另外利用桑根还可制造降血压剂、止脱发、增加毛发光泽、防头晕等效果。

     二、桑枝

     日本《自然医学》载,桑枝是一种了不起的“仙药”,对预防和治疗癌有很大效用。据日本研究者,利用桑枝做成药所作的动物实验表明:桑枝内含有黄酮醇,这一种黄酮类的物质。这种成分对抗御遗传基因细胞癌细胞化,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中医也有长期服用桑枝可望长寿之说。

    

     桑枝其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风通络、利关节、利水气之功能。中医将桑枝烧灰,与小豆共煮,用于治疗水肿及金疮出血,与石灰熬膏,以去脸痣。将桑枝烧烤,收集桑枝油,即桑柄,可治破伤风、眉发脱落。将老桑树上的结节用酒浸泡,可治胃病。民间常用桑枝膏治疗风湿、四肢麻木。另外,用桑柴熏烟还可治疗痛风、皮肤病等。桑条皮热水浸出物具有降血压作用。桑条还可提取具有促进毛发生长、利尿效果好的物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等物质。

     三、桑叶

     一般取霜桑叶入药,性寒,其味甘苦,具有防暑明目、清肺镇咳、消炎退肿、疏风散点的功能。用桑叶烧灰淋汁洗头,可去头屑,治疗头面生疮。煎熬好的桑叶汁可用作一种含漱剂以解喉咙炎症,还可治大肠脱肛、便秘等。将桑叶烧焙存性、研为细末,香油调敷可用于烧伤。用桑叶液可治痈疮、虫咬、外伤出血。利用桑叶与桑白皮、白勺等共煎,还可治三叉神经痛;与柳树嫩枝外皮共煮饮服,具有利尿作用。用桑叶还可泡制桑菊饮、桑麻丸、桑杏汤等,利用桑芽叶可炒制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在夏日用于防暑治渴。另外,医药上使用的桑菊感冒片也是以桑为主要原料泡制而成的,利用桑叶研制的针剂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丝虫病等引起的淋巴管炎。

    

     在桑叶药用新功效的研究中,根据浙医大临床药理研究所近年研究发现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作用,又不同于人参属于热补,而是属于清补。还具有稳定植物神经功能、缓解老人更年期情绪激动、性情乖戾,并降低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阻止体内超氧化物生成,减少或消除已经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即老年斑),从而延缓衰老的作用。

     四、桑葚

    

     桑葚采摘后用沸水烫漂、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桑葚性温,其味甘中带酸,具有清热止咳,补肝益肾,滋养补血,生津明目之功能。桑葚果汁可解酒毒,酿的酒可舒筋过络,桑葚酒含有适量的酸甜度,适合于作为夏季消暑的饮料。将桑葚捣烂后,涂于秃处,可治头发脱落。除此之外,桑葚还有缓泻、清热,可治疗喉咙肿痛、消化不良和精神忧郁症。

     五、桑螵蛸

    

     桑螵蛸是螳螂的卵蛸,卵鞘是雌螳螂分泌的泡沫状物质。这种物质从螳螂体内产出后逐渐变硬,可保护卵子度过不良环境。全世界有1585种螳螂。中国有51种,是螳螂就产卵鞘。但作为入药的卵鞘,目前主要是三种,即大刀螂、小刀螂和巨斧螳螂产的卵鞘。

     桑螵蛸能补肾固精及缩尿,主要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早泄等证,尤常用于小儿遗尿,常配益智仁、菟丝子、黄芪等同用。有补肾助阳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治疗肾虚阳痿之证。陶弘景曾说过说:桑螵蛸,以桑上者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气。

     六、桑寄生

     在古代,有个财主的儿子患上了风湿病,每当遇到阴湿寒冷天气就会腰膝酸痛,行动不便。财主听说南山上有个郎中会治风湿病,便让长工前去求医。经过郎中多次诊治,效果并不明显。转眼又到了一年冬天,财主儿子的风湿痛越来越厉害,不得不再派长工请那个郎中。不巧的是,当时天气异常恶劣,北风狂啸,大雪封山,长工几乎无法赶路,走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不得不在一棵老桑树旁的山洞里歇脚。长工想着还未赶完的路,正愁闷无奈中时,抬头看见老桑树上缠绕着的小枝条很像之前买回来的草药,于是就弄一些带回去当药给财主的儿子治病。

    

     谁知,吃这枝条后十多天后,财主儿子的风湿病居然明显好转。财主大喜,前去答谢郎中,郎中却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仔细询问过长工才明白事情原委。于是郎中便采了些这样的枝条回去,试之,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其缠绕于老桑树上,于是就给这些枝条取名为“桑寄生”。

     《滇南本草》中记载,桑寄生“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其中,寄生于桑树之上的桑寄生能够补肝益血、强筋骨、祛风湿,常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萎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等。

    

     一键下载,中医智库App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神黄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