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药粥要注意哪些细节?这位清代才子讲的很到位!
2017/10/20 神黄中医
曹庭栋,清代初期的养生学家。他勤奋博学,于经学、史学、词章、考据,无所不通,尤其于养生学,有其独到见解,寓养生长寿于慎日常起居琐事,并身体力行,竟寿过九旬。曹氏尊崇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格言,于晚年深感无人老其老的苦楚,意识到必须自老其老。所著《老老恒言》,是老年人养生的专书,十分注意老年人的药膳防病养生,对老年人的食粥论述最详。曹氏十分推崇食粥,曾提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此法简单,易得易行,无病可调养,有病可疗疾,确实对老年人大有裨益。
食粥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饮食习惯。清代黄云鹤曾著《粥谱》,认为粥的优点是: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全面指出了粥的应用价值。药粥即在食粥中添加中药,既具有中药的性味功效,又具有粥的调养作用,使之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药粥的制作
曹氏根据老年脾胃衰弱的特点,编制了粥谱一卷,收载药粥100方,用以“备老年之颐养”。此100方,多数是采自其他方书,曹氏自己又独创了14方加入。根据“调养治疾功力深浅”,分为“三品”,上品“气味轻清,香美适口”,中品“少逊”,下品“重浊”。书中共提出上品粥36种,中品粥27种,下品粥37种,其中如莲米粥、芡实粥、赤小豆粥、藕粥、杏仁粥、胡桃粥、菊花粥、枸杞叶粥、薄荷粥等上品粥类,茯苓粥、大枣粥、龙眼肉粥、牛奶粥等中品粥类及地黄粥、葱白粥、羊肝粥、鲤鱼粥等下品粥类,仍是后代常用于老年滋补,健脾益肾,治疗一般虚弱的常用药粥品。曹氏认为,此100方每方虽有药一味,但因是以米为主,故能使峻厉者缓其力,和平者倍其功,“此粥之所以妙而神欤”。关于食粥宜忌,他指出:“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食粥后,食勿过饱,虽无虑停滞,小觉胃胀即受伤,食宁过热,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脉,食时勿以他物侑食,恐不能专收其益,不获已,但使咸味沾唇,少解其淡可也。”
食粥制作十分讲究,它关系到粥的质量和功效。其关键在于原料和水的选择、制作过程中的火候及下料时机的把握。在《粥谱》卷中,曹庭栋详述食粥的煮法,总结了“择米”、“择水”、“火候”、“食候”4法,对现代仍有其指导价值。
1.择米:对于原料的选择应该是选上好的料,即新鲜、质佳、无霉变、无污染的作料。《老老恒言》把择米放在第一,说“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秋谷新凿者香气足。脱久,渐有故气,须以谷悬通风处,随时凿用。或用炒白米,或用焦锅巴,腻滑不足,香燥之气,能去湿开胃。”《本草纲目》云:“糯米秫米黍米粥,益气,治虚寒泄痢吐逆。粳米粟米粱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
2.择水:粥养粥疗的用水尤为重要。《老老恒言》卷五择水第二中说:“水类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变。”
他认为初春的雨水煮粥最好,“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
梅雨不可用,因为“梅雨湿热熏蒸,人感其气则病,物感其气则征,不可用之明验也”。
夏秋淫雨也不好,“夏秋淫雨为潦,水郁深而发骤。昌黎诗:洪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或谓利热不助湿气窃恐未然。”
冬季雪水也佳,书中提到“腊雪水甘寒解毒、疗时疫”。并指出春天雪水不宜用,“春雪水生虫易败,不堪用”。此外,宜煮药粥的水如井水、泉水都可四时皆用,但须注意水质的污染和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以不使其破坏粥的营养成分和食疗成分为原则。煮粥用水要一次添足,中途不要因水少而临时再添水,这样“方得正味”。
3.火候:火候是影响粥的质量的一个关键步骤。火候包括3个方面,一是火的大小,二是煮的时间,三是入料顺序。火的大小一般分为文火、武火和文武火。文火弱小,而武火强大,文武火适中。在烧开水时,需用武火,对于坚硬难煮需用武火攻煮的宜先用武火。一般情况下,煮粥时用文火为好。文火可以将米煮出油和味来,也不损害其中营养,但文火煮的时间要长些。曹庭栋说:“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下料的时间,依保持它的食性药性和功效为准则。它遵循的原则同煎制中药基本相同。比如难煮的先入锅,易煮的后入锅,易挥发的最后加入锅。一般先煮米,后下料,最后加入花粉、调味品之类。
4.食候:食候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它是增强食养食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所谓食候,就是食粥的时间。它要根据各种粥的不同功效而在不同时间去服食。就一天而言,有的需要晨服,有的需要午服,有的需要晚服,有的需要两餐之间服。如安眠作用的“安神粥”,一日三餐都可服,但临睡前服用效果最好。就一年四季而言,由于四季气候和人体变化的特点,春夏秋冬所服粥的种类也是不相同的。夏季多酷暑,就要喝清热消暑粥,如:绿豆粥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功效,最适合夏季食用;麦仁粥消暑热、助消化、止渴解毒;莲米粥健脾补胃、益气强志,对夏季腹泻、心烦失眠有一定疗效。秋天气候干燥,就要服具有润燥、暖体、养肺、益气作用的粥,如:莲肉粥,养神固精;扁豆粥,和中补脏;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燕窝粥养肺止咳等。
药粥的应用
1.抗老延年
人到老年,真气日益耗竭,一切生理机能明显衰退,胃肠道消化酶逐渐减少,加上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困难,消化吸收能力大为降低。因此,绝大多数老年人,一旦患病,往往呈现出种种“虚证”。此时,若能合理选用一些药粥,经常服食,确能起到补益抗老、益寿延年的效果。正如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所说:“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就是说,经常选用具有补益功能的黄芪、人参、山药之类的上品中药与米谷同食,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而且,服食药粥,老年人也乐于接受。元代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就说过:“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不宜,然后命药。”《老老恒言》曾提出“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药粥对老年人来说,无论防病治病,还是养生延年,都是很合适的。
2.急性病的辅助治疗
在治疗某些急性病的过程中,如配合用适当的药粥,疗效则更为理想。前人有不少药粥,就是专门用以治疗急性病的食疗方,如:《老老恒言》中的“枳木具粥”,用于治疗酗酒醉卧不醒;《粥谱》中的“茵陈粥”,用于“疗黄病”,专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等。这些药粥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治疗急性病的辅助食疗。
3.预防疾病
以药粥预防疾病,前人早有实践。各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用合适的药粥,防患于未然。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载有用米糠煮粥以预防脚气病复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胡萝卜粥”,用来预防高血压;《广济方》中的“薏苡仁粥”原治脾虚泄泻、脚气浮肿,近人用于预防恶性肿瘤。应用药粥预防疾病,既包含着用药物预防,同时又起到扶助正气、增强抗病力的作用,即所谓“祛邪安正”的双重意义。
4.病后及产后的调理
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病人产后,粥养最宜”。指出病人在恢复期或产后,全身机能减退,胃肠薄弱,消化能力降低,宜用米粥调理。米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吸收,又能补充能量。如果再配合一定的中药煮粥,作为病后或产后调养,更有利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虚弱,使之早日恢复健康。如病后阴虚者,可用甘蔗粥、天冬粥、黄精粥等;病后血虚者,可用首乌粥、当归粥等。
5.慢性病人的自我调养
有些慢性病由于病程长,患者单纯依靠药物,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配合药粥作为辅助手段,并能坚持长期服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常食决明子粥、芹菜粥、木耳粥;若长期服食玉米粉粥、葛根粉粥、山药粥,不但解决了饮食问题,又起到治病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纵观古今,药粥在我国医药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其质稀软糜烂,既易于消化,又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对老人、小儿及病后脾胃功能虚弱者,更宜糜粥营养。相信随着我国保健食品的开发,粥这个传统食品,前景更加广阔。
一键下载,中医智库App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神黄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