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乐文化:明明应该生活在水里的鱼,怎么就在滩涂上爬了呢?
2018/4/26 16:58:35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订阅号

     弹涂鱼是弹涂鱼科鱼类的总称,又名跳跳鱼、泥猴,属辐鳍鱼纲、鲈形目。一般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鱼食,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

    

     作为一条鱼,一生之中却有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陆上。它们那前后自如活动的胸鳍肌柄让它们足以在泥涂上面像爬行动物一样自由灵活的爬行。臀鳍变低,尾鳍下叶的鳍条变粗。当胸鳍向前运动时,腹鳍就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但即便如此,弹涂鱼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其实还是一条鱼的事实,为了不让自己被太阳晒干变成一条咸鱼,时刻谨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泥浆上打滚,以让自己身体温度下降以及保持着适宜的湿度状态。

     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与鱼不同的改变呢?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海边退潮后就会暴露出一块营养丰富的滩涂,滩涂上阳光照耀,各种小型生物非常的繁盛,而这些都是弹涂鱼的食物,而为了得到丰盛的大餐,弹涂鱼世世代代都在努力进化去适应着这样的生活。进食的时候,它们的嘴巴就像一个刷子,在泥浆上孜孜不倦地刮来刮去,就像是一个勤劳的清洁工。

     弹涂鱼的眼睛凸起来特别像青蛙,为了脱离水还能好好看东西,它们进化出了一个由皮肤折层形成的充满水的杯状窝,只要觉得眼睛干,它会将眼球收缩进这个杯状窝中,给眼睛添加水份,这个动作活像人类眨眼睛,非常的有意思。并且它的视觉非常的灵敏,时刻都在关注着它们的朋友以及敌人。如果一个雄鱼遇到另一个雄鱼入侵者,我们就会看到他们俩都把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的,仿佛是在吵架,非常的好笑。

    

     当然,无论生活在陆地上还是生活在水中都得要抵御强大的敌人,于是聪明的弹涂鱼学到了了挖洞技能,让地下洞穴为自己提供安全的环境。退潮时躲避鸟和陆生哺乳动物,涨潮之后,又要躲避各种前来浅滩觅食的食肉鱼类攻击。弹涂鱼挖洞可不容易,用嘴巴含着一坨坨的泥浆吐出洞外,一次又一次的往返才成就了那个Y形抑或是J形的温暖的家。

     家的构造是这样的,J形洞穴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就是洞口,鱼卵就附在较矮的那一边,贴住洞壁暴露在空气中,可惜这样湿嗒嗒的泥穴里,透气状况很差,所以会经常面临着缺氧的状况,所以雄鱼经常会从洞口大口大口吸入空气,然后游回去育婴室中释放,通过这样来缓解氧气不足的状况,鱼爸爸会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氧气直到它们孵化出来为止(孩子,你缺氧不,让为父给你做个人工呼吸)。

    

     在陆地上生活却面临着鱼生的一个巨大困难,那就是很难找得到配偶,所以小家伙们也习到了一些绝门技艺,在滩涂上高高跃起,以让自己吸引到更多窈窕淑女的注意。从育婴以及在洞穴生存一事来看,雄鱼嘴巴能含住越多的空气往往越有利于后代的存活,所以不难想象,这也是雌鱼择偶的一个条件,雄鱼为了引起雌鱼的注意,通过往嘴、鳃腔充气而使其头部膨胀起来,同时它还通过将背弯成拱形,竖起尾鳍,不断扭动身体这些挑逗性动作来引诱雌鱼。

     然后这位年轻人钻入它的洞中,很快再钻出来,以此来引诱窈窕淑女,似乎在说:快跟我来,这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豪华屋子。如果窈窕淑女还是犹豫不决,那年轻人就会不断地出来又进去,直到雌鱼禁不住诱惑而钻入它的巢中。雌鱼一旦进入它的巢穴,雄鱼会以极快的速度回到洞口,用一块泥巴堵住“洞口”。(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哦,这下跑不掉喽!)

     尽管这样生活在滩涂上的生活非常的不容易,但是弹涂鱼还是想方设法地去解决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我们看着弹涂鱼的照片或多或少都觉得很有喜感,而这或许在康拉德?劳伦兹所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段话里能够得到诠释:

     我曾养过弹涂鱼,这是一种奇怪的两栖鱼。我刚得到弹涂鱼时,看到有一条鱼从盆里往外跳,刚好跳到了盆沿上,抬起头看我,它的脸好像哈巴狗,它就趴在那里,用犀利的泡泡眼紧盯着我,我开心地笑了起来。你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吗?一条鱼,一条真正的鱼,先是像金丝雀那样站在那里,然后把头转向你,就像是某种陆生的高等动物,怎么看都不像一条鱼,居然还用两只眼睛同时盯着你。双眼盯着东西看,是被人们视作智慧象征的猫头鹰的典型的动作,因为即便是鸟类,也很少有这种动作。当然,弹涂鱼之所以可笑,不是因为它长得奇怪,而是因为它的样子和人类有几分神似。

     (注:)本文转载自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微信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订阅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