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深海科考 奔向“全海深”新时代
2017/12/31 13:44:29 中科院深海所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探索这片未知的领域也是科研人员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在深海领域取得了多个傲人成绩,也完成了很多突破性的试验。对深海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2017年,对深海探索来说,是开启全新航程的一年。“探索一号”的科考归来使我国在深海上又迈进了一大步;4500米载人潜器从不停止探索的步伐;“深海勇士”号、“海翼”号等不断刷新着新纪录。从此万米深潜不再神秘。
2017年1月15日到3月23日,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队搭乘“探索一号”再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科考任务,航行7929海里,执行了113个站位和1059公里测线作业任务,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突破;

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完成水池试验,已完成超10次水池下潜;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海试, 11月30日,验收交付使用。


“探索一号”再探万米深渊航次首席科学家 包更生:技术上这块,为我们今后发展深海,比如说我国载人潜器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上的储备,这方面我们可以跟上国际的步伐。

深海研究最大的挑战就是承受巨大的高静水压力,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就会增加约1个大气压,海底最深的地方11000米就得承受约1100个大气压。
这个正在加工的试验装置是目前国际上容积与工作压力组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压力测试系统,用来测试载人深潜器的球舱承压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 蒋磊: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经常用的高压锅,压力太大的话容易把盖打飞。但是我们这里是用框架,整体地固定和密封这个桶,所以就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安全问题和工作压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科研人员创新地将预应力钢丝缠绕的框架结构技术应用到了高压测试系统中。三个框架消耗将近500吨钢丝,长度达到7000多公里。

央视记者 郑玮玮:在完成了万米深渊的科考之后,科研人员们正在研究一套特殊的系统——深海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之前科考中使用的着陆器不可运动,而这个系统将来可实现运动转移和海底局部区域的精细作业,既可以像普通着陆器一样诱捕像狮子鱼这一类的生物,还可以像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那样用机械手进行主动抓取。未来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装备将用于我国深海乃至万米深渊的科考。


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这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
“探索一号”再探万米深渊航次首席科学家 包更生:其实2018年我们的任务也很饱满,差不多有一百多天要到海上作业, 我们现在主要承担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海试项目。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1.1万米处的地方
叫挑战者深渊
要实现“全海深”科考目标
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突破
1.1万米载人深潜技术
预计2020年,中国将启动万米载人海试
预计2021年,实现万米载人深潜
来源:央视新闻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新的微信公众号“深海所”,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订阅:搜索“中科院深海所”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分享:点击右上角图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官网:http://www.idsse.cas.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深海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