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7/11/29 17:51:00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asp/image.asp?m=0&w=gh_3e20021d7348&u=http%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fkISYkqVbzbTmsgjXon7BiaDEFzTgvXer79DudlTib7f2E83nLHCNU9duXqkic1UECGKLJeJVCtv0rLmIiad4ev8AA/0?wx_fmt=jpe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12处提到“生态文明”,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内涵丰富,特别是在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世界性难题中,报告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略。可以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因为,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人可以共享的发展成就和健康快乐生活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秦岭是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林麝并称“秦岭六宝”。自己和科研团队研究秦岭金丝猴(川金丝猴)行为生态学已三十多年,并在秦岭深处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有多个观察、研究基地,这些年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上发表,而这些成果就表明作为秦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旗舰性大型动物物种——金丝猴、林麝等种群生存状况与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关注、保护环境也就是预测、保护人类的未来生存。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存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作为陕西省的生物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将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更加努力探索解决有关陕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科学问题,诸如金丝猴、林麝、大鲵等秦岭生物种群多样性规律与人工繁育等保护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秦岭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的保藏过程中面临技术难题,为秦岭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一些科学理论,为实现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提供技术支撑示范体系。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微信号:zkyxawx)。
![](/asp/image.asp?m=0&w=gh_3e20021d7348&u=http%3a%2f%2fmmbiz.qpic.cn/mmbiz/fkISYkqVbzZ6TaGEBUfhKPGI8rDVz1Rwd0SwGicRg53H9JWC82ZJVnyU6KxcbXByicH8b0Yvm8vEJJOtsPCShR5Q/64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