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要不要上头条?
2015/6/15 中科院之声

     记得许久以前科学网的罗德海老师写过一篇《科学家要上杂志头条而不要上媒体头条》,观众一片欢呼。作为科普研究者,当时就想回应一下,但还是写论文“挣公分”力量更大,就管住了打字的手。最近看到有些高校竟然把媒体报道作为科研奖励范畴,知识分子的本能就让我有点忍无可忍了。

     咱先把事情简单化,用两个Yes~No直白点,有空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看后面的为什么。

     科学家要不要上媒体头条?要!!!!!!

     科学家上媒体头条该不该奖励?呃,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貌似这个不能简单回答。不该作为科研奖!!!但钱多又没别的借口发,就作科普奖吧,超高大上还紧跟国家形势。

     判断做完了咱来reasoning吧,给此刻想骂俺的童鞋提供点具体素材,毕竟这两说法有点反常识。

     科学家要上媒体。但上媒体不是耍帅攒粉丝,而是完成科普使命和给资助方一个交待。有人说,上媒体耍帅?上媒体是科学家最丢人的事情!!!呃,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咱去看看历史,看看科学家和媒体的恩仇录吧。

     话说十九世纪末,英国有几位科学家某天一觉醒来觉得在圈子里做科研属于精英游戏,不够好玩,也不够自虐(废话,那会没CNS的压力),他们要让大众知道他们在玩啥,不然莫有粉丝团不好玩。辣个时候的科研很精英,很纯粹,真是贵族们圈内玩的游戏来的。平民们每天只管吃饱肚子,压根连想都想不到这个地球上有一群人是这样玩这个世界的,还去发明创造啥的。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琢磨弄个杂志啥的写点东西给大伙读读(其实准确说也还是小伙,能看懂的人很少的),攒点粉丝。就这样,那几位科学家玩的那本杂志成了伟大科普产业的开端,可惜偶八年抗战死活没把那个杂志名字给记住。不过那会同志们真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让大众了解科学,杂志上广告都莫得,都是那几位一线科学家亲自撰稿,都不要“公分”,他们就那么为了真理的普及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要搁在涐们伟大的祖国,绝对是比雷锋还能感动中国滴。有一个杂志出现了,大伙发现还可以如此为世界发现作贡献,马上有人跟上。过了没几个十年,新闻媒体终于嗅到其中商机,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科普新闻这么个概念,在英国的某个小楼里成立了个叫science news syndicate的机构(貌似是这个名字,俺那poor得不能见人的记忆力啊),从此就有记者来抢科学家的活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分担,同一个事情不同人会有不同看法。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只要有利益交集,必然有矛盾。好不容易终于说到科学家和记者的恩仇录了,但有这个铺垫,恩仇就更好理解了。刚开始他们还是有段蜜月期的,你想对科学家来说,那会开始有CNS压力了,科普就不是正事,有人帮着把那活给揽了,多好的事情啊。但蜜月期一过,就是百年不解的矛盾斯了。首先大伙都明白,科学家和记者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伙人,职业背景不同,关注不同,操守不同。这两伙人放到一起不出问题才是怪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好,喜欢的就去媒体,不喜欢的就不去,继续玩自己的呗。四十年代随着专业期刊的增多和专业期刊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科学家们被期刊论文洗脑,并中了学术论文文风的魔(其实吧学术论文风格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团体慢慢用来跟其他团体区分开来而逐渐形成的,当然有它的积极意义,此处按下不表,留着下一篇博文),开始对媒体传播科学内容产生负面情绪,觉得媒体新闻简化内容,省略方法,夸大成果意义,歪曲了科学,觉得科学家出现在媒体是自降身份的事情,是个有辱科学家人格的事情。虽然他们可能也清楚这恰恰是普通大众为什么选择看新闻而不是学术期刊的原因,他们还是很生气。知识分子的气骨全世界都一个样。科学家生气的后果很严重,拒绝跟记者谈他们的研究,也不提供资料。记者咋办?看不懂那些玩文字游戏的论文,问人又被拒,丢尽面子之余还得码字挣生活费的啊,那就自由发挥呗。这下科学家更火了,裂痕有了,利益驱动不同又拒绝对话,矛盾加深就是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矛盾开始激化是二战中科研开发的武器用于战争和核能开发等。媒体记者抛弃了包子角色,开始变得越来越critical,对科学的经费投入,科学伦理,应用后果等开始史无前例的狂批,这大概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当然批判是被科学家鄙视的,也是被科学家憎恨的,他们觉得你个记者就不懂还说三道四,不像样。媒体记者则秉着要把真相告诉大众的正义感对各类科学家穷追猛打。于是,两个群体的矛盾到了顶峰。那个时候哪个科学家要是敢主动找媒体那绝对是被同行的唾液淹死的节奏。当然任何时候都有不要脸的人出自己风头。

     矛盾么,通常都会被钱给淡化。这个真理同样发生在科学家和媒体记者这对冤家身上。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我这里的时间点说的都是米国和腐国,等下再说我朝往事),政府不再是科研一唯一投入者,企业开始投资科研,象牙塔开始被经济势力入侵,恩仇也不得不变化。政府投入的时候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改善人民生活,新闻报道科研是公益事业,是以提升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为主要目的。市场力量介入后各种商业目,善意的求真,恶意的求假鱼龙混杂。唯一的共同点是推销成为了关键词。得会推销才能忽悠企业把钱砸给你的课题组,资本家可是出了名的抠!!!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到这个阶段科学家的节操就有的碎了半地。然后成果出了之后么,资本家是要挣钱的。咋整?钱在民众口袋里啊,谁最有群众基础?媒体。于是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出现了nelkin提出的著名的selling science这个概念。

     这个时候就开始迎来科普新闻的井喷,但大伙也发现井喷的科普新闻变了味。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了。科学家们作为最有批判精神的一群人纳闷为啥不批判了。人就是那样,要一直说你好,你会惦记有人骂你的时光。科学家们的纳闷还没回过神来,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时代车轮扬起的灰尘就把他们给蒙住了眼睛,各种排名评估啥的都开始加入媒体见光率这个考核指标,已经没得选了,更没得犹豫了。

     然后迎来美好的网络时代,高校可以直接跟大众对接了,不需要媒体这个中介了。这样一来爱咋写就咋写,不需要看记者脸色,也不用为他们的白痴捶胸顿足了,更主要是我一天发一百条新闻都没啥限制,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记者在那磨磨唧唧说没有新闻价值。高校开始大规模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科学新闻。说是科普新闻,几百字里各种显摆,看我们的教授发了CNS,是nih资金资助研究哦。才不管读者能不能读懂那些研究结果,只要读者记住发了CNS和nih资助的就足够了。媒体一看本来你们的科学新闻就是不挣钱的活,现在你们还跑来抢那为数不多的读者群,不玩了!!!于是CNN 和global Boston等纷纷撤退解散他们的科学新闻组。这下好,高校说,看媒体多没社会责任感,我们出手啦!!!利用道德制高点感动了一小群不明真相的民众天天去围观他们的CNS和基金数。

     有人说,都堕落成这样了还让我们去上头条,你这不是存心坏中国科学家的名声的么?看官切莫生气,俺道德不高尚,但作为一个从小把为人民服务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些标语背得滚瓜烂熟的优秀共产党员,俺还不至于心里那么黑暗,俺是一心为祖国好的。前面说了,不管科学家愿不愿意,头条都得上,这是市场化环境下赤裸裸的社会需求来的。前面罗里啰嗦的历史回顾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管科学家配不配合,记者都能写出他们的故事,你想他们的故事靠谱些,就得有耐性有策略地告诉他们怎么去靠谱。不然他们就乱写,那后果更严重。看看现在国内各个能发CNS高校的新闻,显摆太赤裸裸,难怪引起公愤。知道什么叫低调显摆么?借着科普的名义,把你那研究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让读者发自内心地欣赏你的研究,最后留个悬念,来一句该研究发表在CNS扒拉扒拉,想了解更精彩的故事,请下载全文(此处提供链接一个)。这样才是sell得有水平好伐,还能增加论文点击率。那些第一句话就是我校有了CNS突破,张三文章发表balabala除了能让学校其他人顺利经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过山车之外没啥别的效果了。为啥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民众提供点精神粮食呢?

     终于到第二个问题,媒体报道该不该受科研奖励?这个问题实在是低级的我都觉得不明白为啥还要说。你搞个媒体奖励行吗?科研奖励顾名思义是根据科研成果的价值来奖励,新闻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两个不同概念好不。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不一定有很大的新闻价值,而很多有新闻价值的研究不需要很强的研究实力。比如说某些基因研究远不如日常减肥研究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驱动研究也一直是不少科学家一直排斥的事情,不是完全没道理。

     再者,在网络时代,在媒体露个脸实在是太简单了。现在米国的科普模式是发了篇文章学校会有人帮你写成新闻挂在大学主页上,然后各种媒体就开始转载。原因很简单啊,他们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就可以增加内容增加点击率,何乐而不为?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要素是create happen stance encountering。至于传播结果,有的人在乎读者是否读懂,网站只在乎点击率,多一篇文章就多一个增加点击率的可能。

     废话半天,我其实只想对讲媒体报道作为科研奖励表示呵呵。本来不需要扯到一百多年前的事情都能想明白的简单道理,我们很多高校却因为自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而乱定指标。我虽不先天下之忧而忧,看着也捉鸡啊。

     最后呼吁一下,科学家们,科普主动一点,被歪解的可能性就小一点。再说,你说你真的不向往粉丝一堆的喧闹也不能让那些享受喧闹的人坏了规矩对不?

     来源:张艺琼科学网博客

     作者张艺琼,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