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控”,如何远离你的“催眠杀手”?
2016/2/13 中科院之声

     2016年1月17日,网上一条新闻称,某80后男子跟女友的几次约会中,始终与手机“作伴”,女友最后忍不住提出分手,并说“你以后跟手机过吧”。

     临近过年,一波波大聚会正向我们走来,“手机控”又将在餐桌上齐聚。除了聚会时的“手机控”,还有宅在家中的“电脑控”、“电视控”、“I PAD控”等等。难道你真甘心这样被“控”住吗?

     心理解读

     约会时玩手机,到底是代表着该男子不中意该女子?还是另有隐情?这些我们尚不猜测。但是,“手机控”确实是一个已经深入国人很久的日常话题了。那么越来越丰富的电子设备带给我们什么了?

     首先,它标志着科技的发达,即好处是:通过语音、文字、视频或图片形式进行及时交流;快速发送和获得信息反馈;立即获得任何你所想知道的消息;可携带的娱乐设施;可与世界上的任何人取得联系;具有一定私密性;速度快;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关注度提高等等。

     有优势的同时势必有劣势: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容易冲动,做出冒犯的行为;太多信息没有被甄别,是不可信的;养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瘾;“电子交流时刻”替代了“人与人的时刻”;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会被黑;获得的东西都是肤浅的表面的信息;因为海量数据,而减少了必要的思考;同时也是浪费时间的催眠者。

     另外,Pennay以及Walsh等人的研究表明,开车时玩手机成为了安全隐患,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Carroll以及Pain等人的研究表示,通过使用手机,获取快速交流能力,拥有了安全感。Hiscock以及Selwyn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玩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它们可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剥夺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和工作的宝贵时间的催眠杀手。那么该如何控制避免或减少呢?

     精神病学博士内德·哈洛韦尔告诉我们几个落到日常实际中的好方法:

     1. 诚实地评估你的一天,你在电子设备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但是大部分人却非常小看这个数据。我们可以通过笔或语音方式,记录你开始和结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2. 根据你的记录,估计哪些时间是可以减少的。不要说不能减少,你可以的。因为这可能是你最多或接近最多的所浪费的时间长度,所以不要放弃这样的一个可以挽回时间的好机会。

     3. 设定好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可能是在上午或下午的半个小时内。除此之外,除非有紧急事件通知,否则都不作为使用时间。

     4. 在参加正式宴请或休息时间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

     5. 不要像奶嘴一样,一闲下来就开始裹奶嘴。应该做些能提高自己的事情:可以读一本你之前想读的书;打电话联系你之前想联系的人;或者写你一直拖着没写的比较费脑筋的笔记。

     6. 在你的笔记中列出闲时可以做的事情清单。

     7. 避免对上网和游戏形成成瘾,形成习惯行为模式。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而一旦你远离了那些“污秽”,它们最终也将渐渐被你遗忘。

     8. 人与人交流时刻一定要善用。即使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昂贵费力和愚笨的,但是它也是最丰富、有力量的。

     9. 权衡和监督你的这个进程。对进程掌握地越好,那你越有动力去减少那些本不该浪费的时间。监督不只是为了节约时间,更是一种能提升你所享受的事情的量与质的能力。

     以上几条只是一个可能的方法框架,具体的操作还需要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因为任何一本书都不会告诉你下一步该如何走,只有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得到,然后对“催眠杀手”say goodbye吧!

     金美慧,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了解更多

     1. Walsh, S. P., White, K. M., Hyde, M. K., & Watson, B. (2008). Dialling and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ntions to use a mobile phone while driving.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40, 1893–1900.

     2. Pain, R., Grundy, S., Gill, S., Towner, E., Sparks, G., & Hughes, K. (2005). ‘So long as I take my mobile’: Mobile phones, urban life and geographies of young people’s saf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29, 814–830.3. Selwyn, N. (2003). Schooling the mobile generation: The future for schools in the mobile-networked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4, 131–144.

     4. Hallowell N. Driven to Distraction at Work: How to Focus and be More Productiv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4.

     新闻来源:

     男子约会全程玩手机女友提分手称“你跟手机过吧”.南方网http://news.southcn.com/community/content/2016-01/17/content_140945386.htm

     欢迎大家向博览君推荐文章哦!~

     “推荐文章”、“意见反馈”或“合作事宜”请直接在公众号内留言,博览君会第一时间回复!

     请扫码关注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号

     (ID:kepubola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