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生活谁做主 | 原创
2016/7/13 中科院之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即将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在60岁以后才到退休年龄。那么,退休以后你想做什么?“和自己心爱的人环游世界?”,或者“为了减轻子女的生活负担,帮助一起带孙子?”,还是,“由于身体健康等问题,不得不由子女来照顾”?对于这样的选择题,答案显而易见。所以,老年以后仍然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成为大家最渴求的事情。

     在众多的老年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越来越受到关注。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被称作老年痴呆症,是指发生在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变的位置在大脑的皮质上,由于海马—内侧颞叶萎缩而损害信息的储存。患者会出现情景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失用、空间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路边看见越来越多的寻人启事,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健忘”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症状

     (绘图/吴丽彬)

     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有直接关系,在65岁~85岁之间的老年人群中,平均每增加5岁,AD的患病率就会增加一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经突破了两个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在我国患有AD的老年人大约有600万,是世界患有AD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个数量也有可能会随之加大,带来沉重的社会与家庭负担。因此,了解AD、正确的对待和预防是刻不容缓的。

    

     (绘图/吴丽彬 科学指导/毕蕊)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遗传性,而且遗传率高达70%,根据发病年龄及是否具有发病家族史,可将它分为早发型(家族型)AD和晚发型(散发型)AD。早发型AD发病年龄一般早于65岁,在AD患者中占有5%,具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蛋白1(PSEN1)基因和早老蛋白2(PSEN2)基因等的突变有关;而晚发型AD发病较晚,在AD患者中占95%,无家族史,载脂蛋白ε4(APOEε4)是最重要的晚发型AD风险基因。总而言之,不论是早发型AD,还是晚发型AD都与遗传相关。

     AD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大脑中出现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异常聚集形成的老年斑。细胞中首先合成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蛋白),前体蛋白在人体中被加工以后,最终形成了Aβ。Aβ会对神经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包括抑制神经信号传递、诱导神经细胞炎症和死亡、阻碍记忆形成。

     人体中的Aβ一直都在不断产生,又被机体不断清除,最终在正常人中能够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而当产生过多(如参与加工APP的蛋白PSEN1和PSEN2出现突变了就会导致产生过多)或是不能及时清除(PICALM、CFH等参与到Aβ清除),都会导致Aβ积累。就比如说,当一个人吃了一根含有微量毒素的香肠,由于摄入量少,机体会启动免疫机制,排出毒素,从而保证机体不会出现“中毒”的症状,但是如果长时间过量食用,机体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毒素排出,日积月累,导致有毒的部分在体中不断积累,从而面引发中毒。这就是为什么AD要老年才会发病。人体在3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Aβ的积累,在PICALM、CFH等的作用下,会将积累的Aβ清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的下降,PICALM、CFH等的清理作用也有所降低,相反,Aβ的积累作用却没有减少,再加上一些AD患者携带PSEN1和PSEN2基因突变,从而导致体内Aβ的积累越来越多,继而引发AD。

    

     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脑结构发生变化(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www.drjockers.com/2012/11/natural-solutions-to-beat-alzheimers-disease/)

     目前,在国内也有对早发型AD的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但所发现的致病突变多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同。那么,吃大米白饭长大的我们与吃汉堡长大的欧洲人在致病基因上是不是真的一致?2015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于云南4个AD家系检测分析的结果显示PSEN1基因突变可能是我国家族型AD患者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由于早发型AD多表现出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一代的亲属的患有AD的,那么在子一代患病率可能高达75%,其发病率可能是一般人的4倍左右,因此我国临床上对于家族型AD患者基因诊断可考虑优先检测PSEN1基因突变。

     相对而言,晚发型AD患者大多缺乏家族遗传信息,并且没有明确的致病突变。一般认为晚发型AD是由多种不同的风险基因和复杂的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目前唯一公认的晚发型AD风险基因是载脂蛋白ε4(APOEε4),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人比不携带者发病风险增加4-15倍。近期国际上对于无家族史的散发型AD患者的遗传易感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发现了约20个主要的易感基因。这些在欧洲人群中鉴定的AD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也是我国人群AD的主要易感位点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发现,PICALM、BIN1、MS4A4E、CLU、CR1和CFH等基因中的遗传变异与我国AD人群发病风险显著相关,这些基因同样也参与到了Aβ积累和清除的平衡调控中。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与Aβ间关系

     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针对AD的大规模遗传分析和发病机制研究已鉴定出一批AD致病或风险基因,但这些基因和变异仅仅解释了AD不到33%的遗传风险。由于AD的遗传风险机制复杂,相信随着研究不断的进展,引发AD的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楚,致病基因也将更加的明确。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遗传因素无法改变,那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预防呢?经研究,除了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同样会增加AD的患病风险。包括: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摄入过多的铅和铝、吸烟、酗酒以及脑外伤等等。因此,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因筛查等技术手段提早发现和治疗AD;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搭配饮食,不吸烟、不酗酒、预防病毒感染,也可以有效地减少AD的发病机率,因此,对AD进行积极预防也是和不可或缺的。此外,50岁以后,特别是有AD家族遗传史的,在每年进行体检的时候,除了一般性的检查,也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检查,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应的运动,维持健康体魄

     对于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病的患者,切不可讳疾忌医,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日常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临床研究已经发现,对于早期患者,通过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1~5年,可有效延缓AD认知障碍衰退的进程,患者认知功能和总体功能下降程度都将减缓。另外,病人尽可能多的参与活动可维持和保留其能力,如演奏乐器、跳舞、打牌、打字和绘画等,都有助于他们的生活更有乐趣,并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自其命名以来,已是成为全球人类的健康公敌。1994年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第十次会议上确定每年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全世界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举办宣传日活动,加强全球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引起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更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帮助老年人一同科学面对、健康生活、努力为退休后的生活做主!

     注:本文引用的英语简写解释

     PICALM: phosphatidylinositol binding clathrin assembly protein, 磷脂酰肌醇结合网格蛋白

     BIN1: bridging integrator 1, 桥连整合因子

     MS4A4E: membrane spanning 4-domains A4E, 跨膜蛋白4家族A4E结构域

     CLU: clusterin, 簇集蛋白

     CR1: complement receptor 1, 补体受体1

     CFH: complement factor H, 补体因子H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疾病机理遗传学与进化医学学科组毕蕊博士在专业方面给予的指导。

     作者钱亚民、杜丽娜、李维薇,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研究人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