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花丛中是有一支...甜筒么?!
2017/9/16 中科院之声

     漫步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花境大道,所见除了美人蕉、月季等花依然热情似火,便是各种或蓝或白的花儿。其中便有这么几株花,洁白而圆鼓鼓的花苞上探出一根细长的“丝”,不禁惊呼“哇,这不是甜筒么”。这长得酷似甜筒的花儿便是杜若的花。

    

     长得是不是有点像甜筒图:杨雁,PPBC

    

     杜若 Pollia japonica Thunb

     鸭跖草科杜若属,别名: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有细长的横走根茎,茎直立或上升,不分枝;叶表较为粗糙,背面有细毛;叶子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忽略叶子大小,叶形与竹叶十分相似;蝎尾状聚伞花序长2-4厘米,常多个成轮排列,一般地集成圆锥花序,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果球状,果皮黑色,直径约5毫米,每室有种子数颗;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杜若叶片像竹叶故也称为竹叶莲图片:李晓东,PPBC

     杜若的花晶莹剔透,多个花朵攒在一起呈聚伞状,这些“伞”常多个成轮排列,轮与轮之间间隔不均匀,集成圆锥花序;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有点遗世而独立的孤傲之感。

    

     离开叶的怀抱的花序图:周建军,PPBC

     杜若的花苞很有特色,球型的苞上探出一根细丝。一直觉得跟某个卡通形象很相似,思来想去才恍然大悟,竟然是天线宝宝。好像花苞中住着一个小仙子,用天线提前打量着这个千千世界。待花朵开放后,才露出它的真面目,长长的细丝原来是它的雌蕊的花柱;亮黄色的六枚雄蕊舒展开来,比雌蕊还要高。

    

     一朵含苞待放,一朵自由舒展图:周建军,PPBC

     在花朵凋谢后,子房逐渐发育为黑色球状的果实,一颗颗果实像是被串起来的黑珍珠(不是花椒么)。

    

     黑色的果实也是杜若的显著特征图:柳磊

     杜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往往作为香草的代名词出现。杜若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九歌》中,一共有三处。《湘君》中“采芳洲之杜若兮,将以遗兮下女”,《湘夫人》中“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山鬼》中“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均是纯洁美好的意象。可是你知道屈原所说的杜若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杜若吗?

    

     杜若:我这么美,屈原咏叹的不是我??图:柳磊

     南朝时,陶弘景认为“《楚辞》云山中人兮杜若。此者一名杜衡,今复别有杜衡,不相似”,这说明当时对《楚辞》中的杜若有了疑惑。宋代《本草图经》记载,“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花赤色”与现在开白花的杜若俨然不是同一植物。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杜若、杜衡和高良姜作出明确区分,描述杜若为“山人亦呼为良姜,根似姜,味亦辛……或又以大着为高良姜,细者为杜若”;描述杜衡“杜细辛,叶圆如马蹄,紫背者良”,这和目前马兜铃科细辛属的杜衡形态特征是一致的;描述高良姜“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这说明古人所认知的杜若并非今日鸭跖草科的杜若,根据古人对其的描述,无疑是姜科植物,但具体是什么暂无定论,也无从考证了。

    

     高良姜也是一种美丽而芳香的植物,图片来源见水印

     无论古时的杜若与现在的哪种植物对应,“杜若”作为香草的代表,已经根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本篇主角鸭跖草科竹叶莲因为其叶片如竹,花朵洁白而美好,与“杜若”所象征着的纯洁、高雅的意象正好一致,这大概是命名人将“杜若”这一美好的名称赋予她的原因吧。

    

     美好的象征——杜若 图:华国军,PPBC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