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 多年冻土:另一个潘多拉的魔盒?
2019/5/19 8:00:00成里京 中科院之声

     我们生存的“小破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有着广阔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均依赖于此;各地迥异的美景也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增加了色彩。地球上有一类地质体,他们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偏僻荒凉,然而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是“多年冻土”。

     什么是多年冻土?

     所谓多年冻土(permafrost),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一个典型的多年冻土见图1: 地表有一些覆盖物(土壤或一些植被),这一层一般会季节性的消融和冰冻,温度变化较为剧烈,所以叫活动层(图1,2)。在其之下是多年冰封的岩石或土壤(图1白灰色部分),即多年冻土,他们的温度较为稳定,维持在0摄氏度以下。所以一般人站在地上是看不到多年冻土层的。有多年冻土的区域大概占北半球陆地的24%,其不止是在极地区域,也分布在高山等海拔较高的区域(比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图1. (左侧)一个典型的极地区域的多年冻土层(自挪威),图自JeffVanuga/Getty。(右侧)冬季和夏季时冻土层和活动层的垂向温度。

     冻土层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例如,北极的多年冻土厚达百米到千米(图2)。永冻层的顶面接近地面。逐渐向南,多年冻土厚度减到100m以下,永冻层的顶面埋藏变深。大致北纬48°附近是多年冻土的南界,冻土厚度仅1~2m。超过这一界限,就从连续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图2)。后者由许多分散的冻土块体组成,这种分散的冻土块体称为岛状冻土块(图2)。

    

     图2. 多年冻土层从高纬度(左)向低纬度(右)的变化示意图。

     全球变化下的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近年来受到非常多的关注和警惕,首先是因为地表温度在北极和北半球高纬度陆地地区上升非常剧烈,这个现象一般被称作“北极放大”现象。从全球地表温度长期趋势图中(图3)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全球气温上升最快的区域在北极地区和北半球陆地。平均而言北极气温变化趋势是全球平均趋势的2倍!为什么会发生“北极放大”现象依然是一个前沿的研究话题。但陆地变暖速率比海洋上变暖剧烈很好理解: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在同样的太阳能量照射下,陆地升温更为剧烈。

    

     图3.1970-2018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幅度。

     全球地表温度上升最快的区域正是多年冻土主要分布的区域!受全球变暖驱动,冻土层也在不断变暖!图4为过去十年北极地区连续性冻土层、高山冻土层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到仅仅10年时间,北极冻土层温度上升了约0.4摄氏度;高山冻土层温度上升了约0.2摄氏度。相比而言,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过去10年只上升了约0.15摄氏度。

    

     图4.过去十年北极地区连续性冻土层(上)以及高山冻土层(下)的温度变化。图自Biskabornet al. 2019。

     多年冻土:另一个潘多拉魔盒?

     多年冻土以及冰盖冰川等相当于地球的“冰箱”:就像家里的冰箱温度低所以食物等有机物质的储存时间较长,所以大量生物包括动物遗体、植物、微生物等被“冰封”到多年冻土里面。两极冰盖封存的东西反而少,因为很少有生物可以在极地生存,南北极地区域大部分区域都是无人、无生物区。可以想象,如果冻土融化,其中封存的东西将被释放出来!那么,这将打开一个“百宝箱”,还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呢??很不幸,大概率是后者:

     1、释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很多多年冻土中富含有机物(长久以来上层动植物死亡后被埋在地底),冰冻可以减缓永冻层内的有机物分解(参照冰箱里的蔬菜和肉坏的慢)。据估计,多年冻土中的含碳量是大气中的两倍,约为16000亿吨。但是,如果温度上升,多年冻土融化,微生物将迅速分解暴露出来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加速全球气候变化(Schuuret al. 2015; Biskaborn et al. 2019)。特别是甲烷,甲烷虽然在大气中含量少,且是短寿命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十年以内几乎就会被化学反应掉;相比而言,二氧化碳一旦排放到大气,可以停留上千年),但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倍!!甲烷的大量释放可以在短期内急剧推升全球气温。而且,这是一个正反馈(permafrost carbon feedback):多年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加剧->多年冻土融化!“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合不上了!

     2、破坏土地稳定性,破坏上层建筑和设施。在接近极地和中低纬度高山区域,很多设施比如公路、房屋等都建设在多年冻土之上。据估计,全球大约350万人生活在多年冻土或邻近区域。一旦多年冻土开始部分消融,上层土地开始变得非常不稳定,滑坡等地质灾害必然会加快,破坏建造在其上的设施。图5是加拿大一个小镇上被不稳定的土地破坏的道路。受不稳定的多年冻土影响的区域还有俄罗斯、阿拉斯加、挪威、中国高原区(青藏高原)等等。

    

     图5. 多年冻土融化破坏其上的道路

     (图自Yellowknife.RyersonClark/iStock)。

     3、释放出封存在其内的各种污染物、微生物。一些科幻片或者恐怖片中总有这样的情景:在某个深埋地下的隔绝世界中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怪物,某个nozuo no die的人一不留神释放出这些怪物,然后怪物就开始大开杀戒(ps这种电影中总有睿智的科学家救场)。实际情景当然没这么可怕,但也足够惊悚。最近发表在GRL的一个研究表明:北半球的多年冻土储存了超过150万加仑的汞:这个量是大气、海洋、其余土壤中全部汞含量的两倍(Schusteret al. 2018)!多年冻土的消融将导致这些汞的释放,威胁全球生物和人类,而过去几十年已经观测到了全球多年冻土在释放汞。

     多年冻土监测和模拟:准备好了吗?

     由于多年冻土分布区域基本都是荒芜原始之地,环境恶劣,且埋在地底,所以目前人类还知之甚少。目前只能依赖有限的站点观测,还没有针对多年冻土的全面观测系统,因此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全球冻土如何变化(需要大范围地下的观测),到底释放了多少碳(土壤和大气间的通量观测,冻土融化后变成径流携带的物质观测)?对多年冻土的计算机模拟水平也较低:目前主流的气候和地球系统模型并不包括对多年冻土的模拟,因此其如何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还未完全清晰。这些都限制了冻土变化的观测事实、机制、影响和应对研究。

     2013年发布的IPCC-AR5(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使用的气候模型均没有考虑多年冻土的碳释放以及造成的正反馈(Schaefer et al. 2014)!近些年有些模型开始考虑冻土的消融以及碳的释放(模型假设冻土从上层开始逐步融化、生物质逐步分解并释放温室气体),并预测,在未来300年,冻土融化导致碳释放大约为2000亿吨(相当于200GtC)(McGuire et al. 2018, PNAS)。然而刚刚发表在Nature的Comment文章出来评论:在很多冻土区域(大约占所有冻土区域的20%),因为冻土支撑了上层的土地结构,所以他们一旦开始消融,就会使得地貌坍塌,诱发非线性突变,使得整个或者大部分冻土区域都融化。考虑这些脆弱区域的快速突变,未来300年冻土区融化造成的碳释放将比之前预测的多50%。同时,如果考虑到这些区域甲烷的释放量更多,所以多年冻土消融的影响可能是之前(McGuire et al. 2018)预测的2倍(Turetsky et al. 2019)!!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多家机构一起建立起了全球陆地冻土观测计划(Global Terrestrial Networkfor Permafrost,GTN-P),目的是建立起针对多年冻土的全球观测网,主要观测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冻土温度(Thermal State of Permafrost ,TSP),主要是往地下打钻孔监测;另一个是活动层深度(Active Layer Thickness ,ALT):活动层加深说明冻土层在融化变小。目前纳入GTN-P的站点见图6,可以看到还是很少的:目前数据库里只有860个站点可观测冻土温度,200个站点有活动层深度观测。

    

     图6. 全球陆地冻土观测计划(Global Terrestrial Network for Permafrost,GTN-P)的长期冻土温度监测站点分布(红色点是深于10米的观测站点、绿色是浅于10米的站点);对比全球冻土的分布情况(蓝色阴影区域):深蓝色为连续冻土、浅蓝色是非连续型以及一些零散和孤立的冻土。

     前路漫漫,仍需努力!这里致敬所有做地球观测的科研人员,你们的辛苦和挑战推动了科学进步!特别致敬在斯里兰卡爆炸中失去生命的4位英雄海洋科学家!

     作者成里京,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