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科学家丨科学史小画
2020/6/1 11:30:00 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每周中科院之声会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给大家介绍小画背后的故事。

    

     如果你去过中国古动物馆,一定不会错过“恐龙走廊”的第一件展品——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它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具恐龙化石。许氏禄丰龙的发掘和研究,与杨钟健的名字密不可分。

     杨钟健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他30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北部之啮齿类化石》,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山之作。

     抗战期间,杨钟健和同事在云南禄丰发现了晚三叠纪的大量骨化石,这便是震惊中外的“禄丰蜥龙古动物群”的发现。正是在禄丰,杨钟健发掘了“许氏禄丰龙”,为了纪念其在德国求学期间的导师许耐,因之命名。

     杨钟健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并坚持不懈亲赴野外考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共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达674篇(部),是近代我国自然科学界著述最多的学者之一。他还创作了2000多首诗歌,多是对科学生涯的纪实或抒怀,其中一首为《题许氏禄丰龙再造像》:

     千万年前一世雄,赐名许氏禄丰龙。

     种繁宁限两洲地,运短竟与三叠终。

     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形应存浑古风。

     三百骨骼书卷记,付与知音究异同。

     是位有着“诗和远方”情怀的科学家。

     1897年6月1日,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出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