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盘点】你不应错过的十大“原创”好文
2021/6/6 8:00:00 中科院之声

     中科院之声的“原创”栏目稿件均来自中科院研究所的一线科研人员。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近一个月“原创”栏目反响最热烈的10篇稿件。

     1、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丨智言智语

    

     在目标检测识别任务中,随着类别数目的不断增加,类别的长尾分布是大规模数据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类别的物体出现的频率也有很大的差别。

     2、没有“肉”吃,食虫植物会饿死吗?| 笺草释木

    

     书籍、电影动漫或者游戏中,曾出现过不少食人植物的身影。它们往往被赋予狰狞可怖的形象,令人望而生畏,还让人不禁脑补自己走在森林里突然被植物吃掉的场面。放心!植物可可爱爱,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但可以捕食小型动物的植物倒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食虫植物。

     3、核废料的前世与今生

    

     近期发生的日本向太平洋倾倒核废水事件,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于核废料的的广泛关注。那么,核废料究竟由何而来?应该如何安全处置?

     4、从热力学循环过程看航空发动机与汽车发动机

    

     飞机和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出行工具,它们的心脏——航空发动机与汽车发动机虽然都是起到能量转化推动机械工作的关键作用,其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却大有不同,探究其内在热力学循环过程不难发现其本质差别。

     5、扶摇直上三亿里——极寒与炽热相伴的遥远星球丨Calling太空

    

     水星(Mercury),在中国古代又称辰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一颗。水星的直径只有4880km,仅为地球直径的三分之一。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只有5800万公里,且表面缺乏大气,昼夜温差极大,向阳面温度最高可达到+432℃,背阳面温度可低至-172℃。

     6、天眼带你游览名胜古迹丨观天测地丨中国旅游日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第一句话,当时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如今已过400余年,为了纪念这位东方游圣——徐霞客,培养国民“爱旅游,爱生活”的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我国于2011年3月正式将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值此第11个“中国旅游日”,天眼带您遨游祖国的壮丽河山,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7、遥感技术助力黑臭水体整治丨观天测地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能否实现“美丽中国”的一个难点。遥感技术可大范围、快速定位黑臭水体,不仅能够节约时间和资源,还可以客观公正、持续动态跟踪治理效果。因此,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的黑臭水体监测手段,相比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具有低成本、覆盖广、速度快等优势。

     8、花界“大熊猫”开啦~丨短视频

    

     珙桐被誉为花界“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之一。

     9、海洋“铝施肥”可以给地球降温吗?

    

     铁是海洋微藻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因而全球三分之一的海洋微藻生长受到铁的限制。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已故著名海洋学家约翰·马丁(John Martin)提出了著名的“铁假说”理论,认为给缺铁的海洋添加少量的铁,就可以显著提高海洋微藻吸收CO2,甚至在1988年的一次报告中说出了“给我半船铁,还你一个冰河时代”的豪言壮语。

     10、楝花开,花事了,草木长丨花花万物

    

     清朝的陈淏子在《花镜》一书中记载:“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暮春时节,“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作为晚客的楝花,绽放枝头时,花信风便止于此,花事就了了,一年的春光也即将远去,孟夏草木长的季节到来了。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