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
2021/8/19 17:00:00 中科院之声

    

     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赵闯绘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在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恐龙化石研究领域取得最新成果。此次有关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近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新发现的3件恐龙化石中保存较好的两件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这是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首次报道的蜥脚类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对哈密翼龙动物群恐龙化石的首次报道。”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汪筱林告诉《中国科学报》。

     多孔椎龙类是蜥脚类恐龙巨龙形类中的一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成员大多体形庞大。这次报道的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年代可追溯至早白垩世(约1.3亿至1.2亿年前),但化石均不完整。之前,人们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

     此次,研究人员将这些化石残骸的特征(脊椎骨和肋骨结构)与其他蜥脚类恐龙进行了比较。第一个样本经鉴定为一个新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颈椎化石的一些特征显示其属于名为盘足龙科的蜥脚类恐龙,这个科目前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他们将该样本与他们认为有近缘关系的盘足龙属进行了对比,推测该样本原先的身长超过20米。

     第二个样本也被鉴定为一个新种,名为新疆哈密巨龙。该样本包含7个来自尾部的椎骨,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椎骨是脊柱的第四到第十节,椎骨的形状和椎骨上的突起显示其属于名为泰坦龙科的蜥脚类恐龙,这个科的恐龙多见于亚洲和南美洲。通过与研究人员认为有近缘关系的属(掠食龙和后凹尾龙)相比较,他们推测该样本的完整身长有17米。第三个样本只包含4块椎骨和肋骨碎片。根据分析,这可能是一只多孔椎龙类蜥脚恐龙。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为多孔椎龙类的演化提供了新信息,进一步证明了亚洲早白垩世这一恐龙类群的广泛多样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4273-7

     来源:中国科学报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