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守护中国天眼的追星人 | 奋斗者 正青春 | 新闻联播
2022/9/5 17:00:00 中科院之声

     在贵州深山的大窝凼里,有一群“追星人”,他们坚持绝对精准的科学精神,参与了“中国天眼”FAST从设计建设到调试运行的全流程,并不断进行前沿探索。

     在国家天文台FAST电子学实验室,总工程师姜鹏正带领团队对一套新型的接收机系统进行调试,未来它可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天眼”FAST更加“耳聪目明”。

     姜鹏在31岁博士毕业后就来到贵州省平塘县,当时正是“中国天眼”建设初期,科研人员使用的是地表水,住的是没有空调的活动板房。除了克服生活上的艰苦,还要面临很多无法想象的技术难关,姜鹏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索网工程,无任何经验可循。

     经过反复思考、计算后,姜鹏提出需要安装强度为500兆帕、弯曲次数为200万的钢索。当时,他们从市面上买了10余种钢索进行实验,却没有一根能满足要求,最后只能自己设计研制。经历了反复测试和近百次失败后,姜鹏带领团队成员终于研制出超高耐疲劳钢索,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2017年,“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成功实现了对特定目标的追踪观测。截至目前,基于“中国天眼”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660颗,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