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一顿饭只花5毛钱?吃苦教育,可能会毁掉孩子
2024/4/1 正略书院

    

     作者 | 李月亮 来源 | 李月亮(ID: bymooneye)

     一位爸爸,发帖炫耀儿子省钱。把网友气炸了。

     01

     这位爸爸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儿子在学校食堂的消费记录。

     他儿子在河北某中学读高中,一顿饭才花5毛钱。

    

     很多网友都不理解:以现在的物价水平,5毛钱可能连一杯豆浆都买不到。难道他们学校的物价格外低?

     这位爸爸随后解释:“一个烧饼5毛钱,我让他买半个,人家食堂不卖。现在就教给孩子学传统美德,省钱过日子。”

    

     这意思是,孩子吃5毛钱一个的烧饼,他都嫌多,本来还打算让孩子买半个烧饼,奈何学校不卖。

     而且,他儿子还不买食堂里的菜,“自己带咸菜。”

    

     这个当爹的,一边说他不差钱,一边对儿子如此节省洋洋得意:“儿子每顿饭花一块钱吧。爹不差钱,每顿饭花一块五都行。”

     要知道,他儿子已经上高中了。

     高中男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应该不小。

     让孩子一顿饭就吃一个烧饼,连菜都不买只吃咸菜,孩子基本的营养健康都保证不了吧?

     但是这位“不差钱”的爸爸振振有词:“我二十年前读高三,也是五毛钱一顿饭的伙食费。我那时候一顿饭两毛钱一个馒头,让他花五毛可以了。”

    

     我看到这句话,真是被气到了。

     20多年前什么物价水平?你拿那时候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孩子。

     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家孩子放学以后,都到食堂买自己爱吃的饭菜,开心地坐在一起吃。而你家孩子每顿饭只吃一个烧饼,就着家里带的咸菜,他该有多难受?

     这种因为过分省钱而带来的“物质匮乏感”,会给他的心理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

     你要是真穷,那没办法,这个苦,孩子不得不吃。

     但如果明明“不差钱”,还为了省钱,或者觉得“一块钱就够了”,故意苛责孩子,让孩子饭都吃不饱。那恕我说一句,不太明智。

     02

     为啥这么说呢?

     在这个时代,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以“一顿饭只能花一块钱”的标准生活,他一定会非常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会让他产生深深的匮乏感,而匮乏感会死死控制住一个人。

     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告知“我们家特别穷”“父母赚钱多么辛苦”“你必须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他的吃穿用度从来都是最低档的,他买一个雪糕要被骂两天。那么他一定对钱有深深的执念,并且大概率一生都会被钱控制。

     他可能会为了一点钱,不惜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不惜抛弃自己的尊严。

     比如下班晚了,舍不得花十块钱打车,咬牙走一个多小时回家。

     他可能在美好的东西面前,永远自卑,永远觉得“我不配”。

     比如明明已经月入两万,吃盒饭还是只选最便宜的,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吃好的贵的。

     他可能明明不那么缺钱,但还是不惜代价去赚钱,赚多少都嫌不够。

     就是穷怕了。

     总之,严重的匮乏感,是很大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一生的行为偏差。

     而很多父母完全不懂,还一边故意给孩子制造匮乏感,一边得意洋洋地觉得自己多厉害。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生活富足的年代还不让孩子吃饱饭,属实过分。

     面对这种无知又顽固的家长,真是一场灾难。

     03

     我有个高中同学,她小时候,爸妈都是老师,家庭条件还是可以的。

     但她爸妈超级节省,经常让她穿亲戚剩下的旧衣服。别人给的新衣服,经常是放起来不让穿。第二年又小了穿不了。

     她的鞋穿坏了,也要将就着穿到实在不能穿。

     有一次她妈买了一只鸡腿,告诉她家里只买得起一只,然后看着她吃,她一边吃一边哭……

     这种令人窒息的“节俭教育”,非常成功。

     这位同学工作后进了外企,收入很高,但还是习惯性地抠抠搜搜,不舍得花钱。

     同事们买件千八百的衣服,眼都不眨,她的消费基本都在几十块钱。

     有次她买了条300块钱的裙子,她很喜欢那条裙子,但是一直因为太贵而有强烈的负罪感,好像对不起所有人。

     然后也舍不得穿,“珍藏”在衣柜里。

     结果过几年想穿的时候,又发现已经有点过时,不怎么好看了。

     最难受的是,她自己不敢花钱,也会看不惯老公和孩子花钱,经常因为老公打车、点外卖跟他吵架。

     大家都觉得是合理的花费,她也接受不了。

     她现在自己也意识到,这种金钱观让自己活得很不好。但就是改不了。

     如果父母当年培养她的“节俭美德”和“吃苦精神”,目的是为了她以后少吃苦。

     那么他们显然没有达成目的。

     当过分的节俭,导致一个人产生严重的匮乏感,这辈子,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那你说,做父母的又何必创造条件让孩子吃这份苦?

     04

     我知道现在有特别多家长,都喜欢让孩子“吃点苦”。

     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过得太舒服了,没吃过苦,不知道人生艰难,所以故意找各种事儿来让孩子受苦。

     有带孩子捡垃圾的,有不给孩子花钱的,有专门把孩子送到深山老林,忍饥挨饿的。

     这种做法对吗?我觉得其实分两种情况。

     比如你带孩子捡垃圾。

     第一种情况:

     如果你提前告诉孩子,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捡垃圾。我们去体验一下他们的人生。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也可能过这样的生活。

     这没啥问题。

     因为这件事应该会拓展孩子的认知,促使他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个正向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

     如果你说我们家穷,必须捡垃圾才能过日子。

     今天你必须给我捡二十块钱的,否则就别回家吃饭。

     这就非常不对。

     因为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我很惨”“生活很糟糕”“我是为了钱而活”。

     长久下去,他就可能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和匮乏感,一生都为之所困。

     所以,父母在故意让孩子吃苦之前,一定要确保“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不是消极负面的”。

     有一件事,为人父母的必须搞清楚:孩子的确是需要吃一点苦的,但他应该去吃有意义的苦,而不是过分地受没必要的苦。

     什么是有意义的苦呢?

     就是他吃了这个苦,会获得内在的成长,会变得强大,会更知道如何过好这一生。

     比如去爬很高的山,或者参加十公里徒步。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后达成目标。

     过程中可能就懂得了,人只要认准一个目标,不管多难都不放弃,最后就很可能成功。

     这样他以后遇到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也会有一种坚韧的精神。

     这个苦,就值得吃。

     或者,你可以让孩子去捡垃圾,去看山村孩子的生活,一顿饭只吃一块钱。

     但是一定要告诉他,这是体验一种人生,而不是为了省钱。

     你要让他思考“那些过着这样生活的人,是怎样的生命状态,如果我也过这样的日子,会怎样”。

     而不是让他觉得他的人生就是苦的,他因为自己或者家境太差,必须受这样的苦。

     05

     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道理。

     他们只是盲目地崇尚老祖宗的说法:“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其实这些话,只是在一个人不得不吃苦的时候,寻求的心理安慰。梅花之所以香,是因为它本来就香,跟苦寒完全没关系。

     玫瑰没经历苦寒,该香也香。

     人也一样。

     有些人确实吃了很多苦,取得了成功。

     但还有太多的人经历了苦难以后,生活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还可能在苦难里导致心理扭曲。

     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直接带来成功。

     只有在我们明白它的作用,并用正确方式去体验,它才有正向的意义。

     06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

     我们的父辈,吃不饱穿不暖,吃的多是物质上的苦。而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早已经衣食无忧。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苦了。

     我们虽然坐在办公室上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但工作的压力,激烈的内卷,不苦吗?

     我们的孩子虽然也是衣食不愁,应有尽有,但巨大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少的休息时间,不苦吗?

     现代人不是不苦,只是从“物质匮乏的苦”,变成了“精神疲累的苦”。

     在这种情况下,再刻意创造物质的苦,让孩子长期一顿饭只吃一块钱,或者自己三年不买一件衣服,其实几乎已经没有正向的意义。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正确的方式,锻炼自己和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力、自我突破能力、抗压抗挫能力。

     在这个时代,这些品质才会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好的人生。

     最后还是说:这个世界已经够苦了,没必要的苦,咱就别瞎折腾了。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END-

    

    

     好文品读

    

     01 被以色列封锁的加沙地带,人们过得怎么样?

     02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琐事见格局

     03 韩国的“无儿童区”,可能是压垮生育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985学霸,靠捡破烂实现“财富自由”

     05 几条“转运法则”,帮你养成“锦鲤体质”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