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

     (ID:readingclub_btfx)

     网上有人发帖问: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有网友回答道: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道理说的再多,不如自己吃亏一次,实打实的经历才能长记性。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经验来提醒别人:

     不要觉得省钱就去抢购免费的东西,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不要因为哪个行业赚钱就盲目进去,能发挥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浪费下班后的时间,要学习一些新技能。

     但就像《一句顶一万句》中说的:这世界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旁人道理再深,都不会叫一个人大彻大悟。

     能让人真正开悟的,唯有经历过、吃亏过、受伤过。

     01

     你永远教不会一个不想学的人

     前两天,朋友跟我大吐苦水。

     最近公司来了个新员工小刘,她交给对方几个即将结束的项目,安排她跟进一下,提醒业主填个调查问卷就可以了。

     可在与她共事的半个月时间里,朋友心态就崩了好几回。

     跟业主沟通时,业主随口答应,她就觉得自己工作完成了,朋友告诉她要确认事项才行,结果她一脸“还需要你教”的表情。

     让她复印一份合同,结果复印出来的内容完全看不清,教她用复印机,她说我对电子产品不太懂。

     发她一份表格帮忙打印,结果打印出来有错行,教她怎么改,然后重新打,结果她露出一副“真麻烦”的眼神。

     显然,对方非但不领情,还觉得她多管闲事,一份善意的提醒全都付诸东流。

     很多时候,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无法教会一个不想学的人。

     与其白费口舌,不如三缄其口。

     那些真心想学的人,自会主动请教你。

     我们都学过“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当时孔子第一次参加鲁国祭祖典礼。

     他处处向别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几乎把每个细节都问到了。

     就有人讥讽他说:谁说孔子懂礼,来到太庙不还是事事都要问别人?

     孔子答道:自己不明白的事,就是要向别人虚心请教、学习呀。

     你看,真正想学的人,无需他人提醒,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从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向他人请教的机会。

     但不想学的人,即便处处不懂,也不会多问别人一句。

     曾国藩曾说: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要知道,就算是学识渊博的人,也不可能轻易说服、改变一个人。

     再多的建议和道理,也不过是耗损自己的精神力。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打扰,不去互相强加和消耗。

     哪怕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如家人、恋人、朋友,也不多加干扰。

     允许他们做自己,去经历,去体会,活好自己。

     02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俄国小说家克雷洛夫曾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只特立独行的狐狸,走路总喜欢把尾巴翘起来,觉得这样才好看。

     但有不少同伴劝它把尾巴放下,用来扫除身后的脚印,不被猎人盯上。

     但狐狸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比别人机敏,不会被发现。

     有天,它像往常一般大摇大摆地走着,被猎人发现紧随而来,并举起枪射击。

     它吓得魂飞魄散,拼了命地跑,最终腿被打伤。

     从这之后,无需劝说,它自己老老实实地把尾巴放下来,还时不时看看身后是否还有脚印。

     事实上,这只狐狸也如同我们每个人,再有用的道理,别人对你说了也无济于事。

     直到经历了痛苦、遭受了挫折,撞得头破血流了,才会醒悟。

     正如有句话所说: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2008年,复读的吉剑在高考时一意孤行,选择交白卷。

     在考试结束后,跑到了昆明打工。

     他干过建筑工人,做过装配工,还帮人写过稿子,期间辗转了四五个城市,最苦的时候还睡过大街。

     也正是这段经历,才真正让他清醒,开始发奋努力,看书、听讲座,不断地思考、学习。

     后来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在社会上这些年,脏活累活都干过,活得毫无尊严,甚至不如一条狗。

     而对于高考想考零分的举动,他说:那是年轻时挖的坑,现在我一直努力把它填上。

     作家陈忠实在《蓝袍先生》一书中写道:人生许多道理,需亲身经历后才能醒悟,没有经历的事,别人再怎么说,总觉得蒙着一层纸。

     有些人,你越提醒他,他反而越不以为意。

     等到他真的吃到了苦头,不用你教,他自己就会迅速改变。

     年轻时不按时吃饭,谁提醒也不当回事,后来吃了胃病的苦,就学会了保重身体。

     工作时应付了事,被领导教育也不以为意,等到被裁了,就懂得了发奋努力。

     恋爱时太过恋爱脑,不论身边人如何劝说也不愿清醒,等到被甩了,就明白了即便恋爱也不能迷失自己。

     显然,人自有因果,谁也无法干涉。

     不管对方正在经历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静观,而非过分提醒。

     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能少。

     只有他亲身经历过、痛过,才会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他当下的选择,种下的因,就是他未来收获的结果,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成长。

     03

     指点别人,不如专注自己

     曾看过莫言讲自己笔名的来历。

     他说,小时候放牛时,不管碰见什么,总忍不住插一嘴,结果给自己惹来一堆麻烦。

     回到家,母亲对他一顿训斥,而父亲告诉他:儿子,你少说话,做好自己吧。

     所以,他就为自己起了“莫言”这个笔名,叮嘱自己,要专注自己,少指点他人。

     成名后,不少读者请求他写一篇文章,来分享读书、写作的方法。

     他也只做了这样的回应:

     第一,读书如同穿衣吃饭,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说不定会影响你们的阅读。

     第二,我女儿正在读初中,我从不指点她的功课,因为时代变化,我的老方法也不一定适合她。

     在莫言看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角色,都不应该轻易指点他人。

     人各有志,人各有路。

     别人的路你改不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好。

     教育好自己,管好自己,才是一切成事的最先决条件。

     不少人看过电影《阿甘正传》,里面最为平庸的阿甘,最终却成为了体育冠军、百万富翁。

     为什么最后成功的是阿甘?

     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从来不关注他人,只管自己。

     任何事情,只专注去做,坚持到底。

     打橄榄球时,他拿到球会一直跑,直到目的地;打乒乓球时,他眼睛牢牢盯住,不离开球,然后打回去。

     将自己宝贵的精力,从他人身上移开,全部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人,对自己最狠,要求自己最严,对别人不强求。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别人成长。

     更不要妄想用自己的经验,去纠正别人的难题。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指点他人迷津,专注自己成长。

     不教育、不干涉、不指点,专注自己道路,不控制他人的人生。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

     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END-

    

    

     好文品读

    

     01 最好的活法:抬举自己

     02 《红楼梦》:人生最顶级的智慧,是因势而动

     03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迷茫时读书,焦虑时运动,独处时蓄力

     04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相互麻烦,彼此感恩

     05 王维的魅力在于,把不痛快活成了诗意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