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一个话少的人
2024/4/1 正略书院

作者 | 儒风大家
来源 |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荀子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得当,鞭辟入里,妙语连珠,是一种能力。
适时沉默,惜字如金,闭口不言,则是一种智慧。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话少的人,人群中越沉默的人,往往越厉害。
01
不争,是境界
古语有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和人之间,立场不同,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而境界低的人,总想争个高低,斗个输赢,试图说服改变对方。
但境界高的人,早已看清真相,闭嘴不争,埋头专注自己的事。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士成绮的人,听到世人对老子的推崇,于是前去拜访。
见老子其貌不扬,住宅杂乱,士成绮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你像老鼠。”
老子抬头看他一眼,一声不吭,又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
士成绮灰溜溜地离开,自省后觉得自己太过分,次日便来道歉。
老子淡淡地说:“如果我有成圣的资质,任你说我是牛是马,都不会对我有丝毫影响。”
《道德经》中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果别人说几句就跳脚,急忙争执,多半是境界不够、格局不大。
不争不理,内心笃定,坚信所坚信的,做好本该做的,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耕耘向前,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02
不辩,是成熟
《格言联璧》中讲:“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羡慕别人能言善辩,口齿伶俐。
但实际上,忍不下反驳欲,一心辩论不休,只会是庸人自扰。
既在烂人烂事中浪费了时间精力,也会让人敬之不敏,避而远之。
能容言、容事、容人,在沉默中修养身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成熟。
北宋名相富弼,因擅长辩论而闻名,连朝堂都少有敌手。
可年龄渐长,阅历渐深,他的心胸愈发开阔,轻易不与人辩论。
有个穷秀才曾当街拦住他,说:“听闻您善辩,若有人公然辱骂你,该如何应对?”
富弼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一笑了之。”
那人听后,嘲笑他不过是浪得虚名,是个缩头乌龟,于是转身离开。
身边仆人不解,喃喃自语道:“平日老爷能说会道,怎么今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辩驳?”
富弼笑着说:“他带着怒气轻狂而来,就算赢了,对方都口服心不服,何必浪费时间。”
佛经中说:不辨是非,得大自在。
是是非非,烂人烂事,越喋喋不休,越困扰不堪。
选择不辩,学会沉默,管住自己的嘴,方能活得自在而洒脱。
03
不炫,是实力
中国有句古话:“浅水喧哗,静水流深。”
越是浅水,越是喧嚣张扬;越是深潭,越是不声不响。
某种意义上,沉默少言,不炫不扬,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后,有天他身着布衣,拄着手杖,独自游览山寺。
途中遇到几个书生,在那里高谈文史,不停炫耀自己的学问和师承。
他当时在旁边休息,有人注意到他后,便开口轻蔑地问:“你也懂文书?”
王安石点了点头,那人又傲慢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他恭敬地拱拱手回答道:“我姓王,名安石。”
听后,这群书生连忙羞愧离开,谁能想到这个寡言的老人,就是当朝最负盛名的官员和学者。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张扬自己的本事。
他们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渴望外界的认可,成竹在胸,自然从容笃定,低调安静。
04
不评,是修养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很多人,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自以为优越感十足,实际上不过是缺乏教养和同理心。
不予置评,不说是非,学会尊重,学会闭嘴,才是人性中最难得的修养。
苏轼被贬黄州时,心中郁郁,常和好友同游于田园草木之间。
一日,他们看到老农正从河边挑水浇地,可近处明明就有几口水井。
好友见状,立马开口点评道:“真是愚蠢,明明有更省时省力的方法却不用。”
这时,老农走过来坐在田坎上休息,对他们说:“别看我现在累,要是将井水用完,等天气干旱,庄稼可就遭殃了。”
二人听后,都佩服对方的先见之明,而好友也霎时脸红,惭愧不已。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人生是一场无声的修行,眼睛学做事,嘴巴学做人。
能受人尊重、抵达高处的,永远是那些谨言不评,安静沉稳的人。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
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END-


好文品读

01 人生建议:不要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
02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有效休息”
03 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一群摆烂的父母,在拼命卷孩子
04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你却可以决定它是喜剧还是悲剧
05 我们的就业,怎么突然就变难了?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