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后争抢孩子骨灰:夫妻之间这样做,害人害己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小时候,你的家庭是充满笑声,还是争吵呢?

     在上海,有一个男孩小黄,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争吵和辱骂中,一过就是几十年。

     最终,父母选择了离婚,他也迎来了难得的平静生活。

     只是,这样的日子还没有持续多久,他就收到了自己的病危通知单。

     而当小黄去世后,争吵声再次湮没了他。

     他的父母又一次对簿公堂。

     上一次在这,是为了离婚;而这一次,是抢他的骨灰。

     01

     抢的是孩子,争的是输赢

     2015年,小黄的父母被法院要求强制离婚。

     在此之前,他们整整吵了几十年。

     自生下孩子之后,他们仿佛就从一对幸福夫妻变成了一对怨侣,经常相互指责、辱骂。

     曾经的眼里有多少爱,现在的眼里就有多少恨。很难想象他们经历了什么,会变得如此厌恶对方。

     在给予了自己一段极其不幸福的婚姻之外,也留给孩子一个永远残缺的童年。

     即使已经离婚,这对夫妻依旧无法放下过去的恩恩怨怨。

     小黄的离世,成了两人再次争吵的契机。

     在小黄妈妈看来,前夫不是一个好爸爸。

     她拿出孩子生前跟前夫的通话记录,说前夫跟儿子之间因为金钱关系发生多次争吵,才会导致儿子精神崩溃、极度恐惧。

     她觉得儿子的去世,正是因为前夫的冷漠无情。

    

     因为在儿子和前夫发生争吵后,儿子在短短25天内去了5次医院。

     前夫不仅没有照顾好儿子,更是恶意不通知她儿子病危的消息。

     以至于儿子离开的时候,身边甚至没有一个亲人。

     而在儿子去世之后,他们两人本协商好将儿子的骨灰一分为二,各自保管。

     却没想到,前夫以想要把儿子的骨灰都埋在一起为借口,骗走了她手上的骨灰。

     所以她状告前夫,要求给儿子迁坟,同时给自己精神抚慰金5000元。

     但在前夫口中,事情又变了一个模样。

     他说前妻才是那个不负责任的妈妈,他说葬在外地是儿子的遗愿。

     他说自从孩子去世之后,前妻便屡屡阻挠他为儿子办后事。

     主动提出了各自保管一半骨灰,又趁机丢弃了儿子另一半骨灰,好要求他为儿子迁坟。

    

     一时间,案子陷入了罗生门。

     在小黄父亲看来,一切都是前妻的错,是她无理取闹;而在小黄母亲眼中,全是前夫的罪过,是他冷漠无情。

     而最为吊诡的是:原本的主角小黄,在此刻,似乎已经丢失了“儿子”这一身份,变成了双方互相指责的工具。

     因为双方都忘了,自己曾在家庭中,是如何的失职。

     在25天里,儿子小黄从发病,到病危,他没有给妈妈打过一个电话,而知道病情的父亲,也没有陪在他的身边。

     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子,却没有一个人能给他一个安宁。

     倘若小黄有灵,怕是根本不想听到这样的争吵和喧嚣吧。

     有网友难免伤心感慨:

     “他们是想要孩子吗?只是不想让对方拿着罢了。”

     也许,他们有一丝丝的原因,确实是为了儿子。

     但在持续数十年的争吵中,他们早已经忘记了父母的责任,忘记了和对方进入婚姻的初衷。

     陷入了“只想辩一个对错,争一次输赢”的对弈中。

     02

     最愚蠢的夫妻

     一生都在较量谁能压住谁

     曾经看到一个妈妈在网上提问:“这件事情,是我错了吗?”

     她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每天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承包所有家务。

     最近因为装修,她还要带着孩子天天两头跑。

     她觉得自己很累,但同时,她也认为丈夫跟她一样辛苦。

     因为丈夫为了这个家,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才能下班。

     自己没有理由埋怨什么。

     只是她没有想到,突然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让这个家陷入冷战。

     那天晚上,丈夫十点多到家。

     她炖了鸡汤,切好了菜。丈夫刚进门,她便走到对方跟前问他有没有吃饭,饿不饿。

     在丈夫换鞋的时候,她又问需不需要喝点鸡汤。可丈夫一句都没有回答,换了鞋又开始脱袜子。

     她只好自顾自地问对方,要不要热早上没有带的米饭。

     句句都是关心。

     但丈夫却始终没有接茬,不说吃,也不说不吃。

     到后来,她脾气也上来了,问了一句:“吃还是不吃,告诉我一声,要吃我就去炒菜。”

     没成想,这句话点燃了丈夫的怒火:“你吼什么吼!我在外辛苦工作已经很累了,回了家还要舔着脸应付你的问话,烦不烦?”

     妻子惊呆了,她觉得自己没错:“我只是想问你要不要吃饭。”

     丈夫也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说自己很累,只是想先收拾干净,看厨房有什么再决定吃什么。

     两人话赶话,越吵越激烈。

     妻子开始细数自己为了这家付出的点滴,丈夫也罗列着自己在外的辛苦。

     仿佛谁付出的更多,谁就赢了一样。

     最后,妻子转身关上厨房门想冷静一下,可丈夫在外面继续踢着门,直到把门踹烂。

     一件小事闹到这个地步,让她也难免怀疑自己:“真的是我错了吗?”

     都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可一旦夫妻陷入了“对错思维”之后,“情”似乎就不再重要了,自己的“理”才是唯一的正确。

     凡事都要辩个对错,永远只能“我对你错”。

     这样的“对错思维”,就成了婚姻最大的敌人。

     因为争对错之后就会争付出,然后争家庭地位的高低,争谁的东风能压倒西风。

     生生把“一致对外”,变成了“窝里斗”。

     这样的婚姻,永远是在用滤镜看对方的优点,然后用放大镜看对方的缺点。

     时间久了,无疑是一场灾难。

     03

     夫妻矛盾

     请不要拉孩子站队

     看到过一段姐弟的对话。

     在父母吵架时,弟弟没有劝架,却反过来质问姐姐:“你为什么不能不说话,让我安安稳稳过两天?”

     起初觉得莫名其妙,可继续看下去才发现有多辛酸。

     从姐姐小时候开始记事起,家里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爸爸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的人,稍微不顺心就会破口大骂。

     而妈妈总是爱唠叨,得理也要不饶人,哪怕对方低头示弱了,也要喋喋不休。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她,特别害怕爸爸,害怕到不敢看他。

     而弟弟则“更胜一筹”,不仅怕爸爸,更想着法讨好他。

     因为只有这样,爸爸才不会生气,他才能在这个家庭得到喘息的片刻。

     就这样,弟弟成了“讨好型人格”。

     他总是会下意识看爸爸妈妈的脸色,他会放爸爸爱看的电视,说爸爸爱听的话。

     在每一个父母即将要吵架的时候,他像是会立马感知到危险一样,出声阻止。

     但这一次,他没能成功。

     起因是姐姐交往了新的男朋友,母女俩聊起了这个男孩的性格。

     姐姐随口说了男朋友的性格像爸爸,一样的情绪不稳定,一样的做事容易激动。

     这让妈妈开始回忆起爸爸的各种不好来,结果不幸被爸爸听到了,夫妻立即陷入了争吵。

     这才有了弟弟的责怪:“我每天小心翼翼的,就是不想惹他们生气,你在外面工作可以不回家,可是他们吵架的时候我在家,你让我怎么办?我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随着聊天的深入,姐姐得知了更多的信息。

     弟弟上学除了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

     不是因为他有多忙,是因为他不想一接起电话的时候,就听到家里不是这个生气了,就是那个又吵架了。

     他在学校时,还能躲开父母的矛盾;但是当他在家的时候,他就没法逃离。

     夫妻矛盾,孩子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他们必须直面着父母的战火,在他们互相辱骂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劝架。

     在他们问谁对谁错的时候,陷入左右为难的立场。

     夫妻俩可能吵完就吵完了,可是每一次争吵过后,那个被忽视的孩子,那个被迫站队的孩子,那个不得不亲历亲情的拉扯,成为父母情绪宣泄口的孩子。

     会陷入持续的自我怀疑和指责中:

     “我刚才那么说对不对?”

     “爸妈是不是因为我才会这样?”

     “他们会不会不要我了?”

     父母或许还能争执谁对谁错,可在孩子的心里,自己怎么做,都是错。

     04

     家和万事兴

     何必东风压西风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有时候危机是改变的一个机会,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改变是从危机开始。”

     因为危机,会暴露出双方压抑的情绪和需求,以及对于问题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如果能跳出情绪,不失为一次沟通的好机会:了解对方的一些真实的想法,表达自己不曾表达的不满和诉求,制定一些双方都认可的规则等等。

     这样,每一次的矛盾,其实都成了“你我变得更好的契机”。

     相反,如果我们一股脑地任情绪燃烧,无休止地去钻牛角尖,去争执“凭什么听你的”。

     这样,即使赢了口舌之争,也会输掉彼此之间的感情,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

     可见,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放下“对错思维”,放下对错的立场。

     用理解和包容,给彼此一个好好聊聊的机会。

     这不是向对方示弱,这只是软化矛盾的途径。

     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遇事不责备,并且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说话方式,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

     最后,千万别把矛头指向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们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即使到最后依旧要走到结束婚姻的地步,也请让自己、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回忆。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END-

    

     好文品读

    

     01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底层牵引力

     02 消耗你能量的8个习惯,请逼自己戒掉

     03 最让人窒息的父母,是让孩子觉得永远亏欠他们

     04 有人讨厌你,证明你活得不错

     05 真正的通透: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

     编辑:Fat Deer

     责任编辑:Little J

     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