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鲁迅的《故乡》,就读懂了成年人的无奈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玩你自己(ID:Gosoul624)
有些文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写出了人类的某些共性。
不管时隔多久,当你再去读的时候,都会从里面得到自己需要的能量。
以前读鲁迅的《阿Q正传》,你会觉得,人活成阿Q那样,还不如去死。后来再读,你又会觉得,人就是那样,大多数人都是阿Q,他们只能通过自我安慰,在这世间艰难求生。
以前看闰土,你会觉得闰土成年后的变化,是人的“奴性”。可如今你再去看,你会看到,那是一个肩上扛着无数担子的成年人的无奈和悲哀。

01
谁也想不到,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再回来的时候,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那个深冬,鲁迅冒着严寒,回到自己的故乡,只见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
看着这种场景,他的心里一阵悲凉,记忆中的故乡,原不是这样的啊。
也许,故乡本就如此,这一切,只是因为心境的改变罢了。
既然爱着故乡,当初为何要离开?
大多是因为故乡容不下肉身,只能搬到谋生的外地去。
归乡后,鲁迅母亲说:休息一两天,拜访一下长辈,然后就可以走了。还有闰土,他每次来家里,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母亲的话,将鲁迅拉到了十几年前与闰土的回忆里,那是一个脖子上带着银项圈,手拿钢叉的少年。
他无所畏惧,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他心里一片坦然,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而今,三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早已变了。
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化。人生的许多痛苦和幸福,也是随着长大而到来。

02
两人相识时,闰土不过十来岁。
那时候,鲁迅家境好,还是家里的少爷;而闰土,是鲁迅家下人的儿子。
那一年,家里大祭祀,忙不过来,闰土的父亲便建议说,可以叫他的儿子来帮忙。
鲁迅得知后,很高兴,因为两人年纪相仿,他可以有玩伴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年末,闰土来了,鲁迅飞跑着去见闰土。
“只见闰土在厨房里帮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脖子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闰土有些害羞,怕见不认识的人,却不怕见鲁迅。两人很快就熟悉了起来,从闰土口中,鲁迅知道了很多新鲜好玩的事儿,两人相处的短暂时光成为鲁迅最深的记忆。
那时候,闰土不是下人的儿子,鲁迅也不是少爷,他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只是玩伴。
在孩子的眼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差距,只有朋友或者陌生人,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
少年的闰土,天不怕地不怕,在他看来,人人都一样。他还是一个孩子,不会对人卑躬屈膝,不会喊人少爷。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大家都一样,都是两只手两只脚,谁又比谁特殊呢?
他和鲁迅玩得很开心,彼此之间称兄道弟,毫无顾忌。

03
可惜,正月过去后,闰土就必须回家了。
鲁迅得知后,急得大哭,闰土也躲在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然而,闰土终于还是走了。
离开后,闰土还给鲁迅送来贝壳,是他亲手捡回来的,虽然不值钱,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从来不是通过钱来计算的。
人生充满无奈,自从离开后,两人就没有见过。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母亲提起闰土,记忆便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迅速生长起来。
“他境况不是很如意。”母亲的一句话,就说明了闰土的情况。
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家里的帮衬,更没有什么强大的关系网,他能做的,也许就是打工和种地。
就像很多人一样,长大了以后,只能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挣钱养家,不敢轻易离开,因为身后还有一群等着吃饭的家人。
闰土终于来了,时隔三十年,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变成了灰黄,而且已有深深的皱纹。
鲁迅看到闰土的眼肿得通红,头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这是一个被生活折磨着的中年人,不是当初那个活泼的少年。
虽然一看便知道他是闰土,然而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闰土了,这是一个被生活和时间摧残着的人。
闰土见到鲁迅,脸上露出欢喜且凄凉的神情,神态却恭敬了起来,嘴上叫了一声:老爷!
长大后,他终于不敢再放肆,因为懂了人情世故,因为没有人能包容他的放肆,况且身后,还有一大家子指望着他。
他终于也规矩起来了,因为他的生活,经不起任何折腾,他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了“老爷”,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每个人小时候的目标,都是天真的、宏伟的,不是为了某套房子,不是为了月薪多少,更不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麻木。
但是,这就是成年人的无奈。
04
闰土这一声“老爷”,把他和鲁迅之间的距离,彻底拉开了。
不止如此,他还让自己的儿子给鲁迅磕头,他不仅自己低了头,还要让孩子也低头。
然而,这低头与规矩的背后,却是成年人的辛酸和无奈。
此时的闰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身上挑着一大家人的生活担子,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母亲对闰土说:怎么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吗?还是照旧。
闰土却赶紧解释说: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那世道,花钱的地方多,赚钱的地方少,打工还受气,闰土种地,收成又不好。说完自己的情况,闰土仿佛石像一样,沉默着,只是拿着烟管慢慢吸烟。
孩子多,闹饥荒,苛捐杂税多,样样都让他苦不堪言,生活逼得他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只能麻木地拼命,只想要让家人温饱。
这就是中年的闰土。
他们也有聊天,但他再也不敢像曾经那样随意,因为在他看来,鲁迅是一个阔人,是一个老爷,他只能谨小慎微,不敢稍微有所放肆。他的生活,实在经受不起什么额外的打击了。
中年闰土,在生活里摸爬滚打很多年,吃过了很多苦,他知道,怎样才能不得罪人。
所以,他还是识相地叫了一声老爷,因为他不知道,鲁迅跟他称兄道弟,是真心,还是假意给他面子。
万一他不识相,人家稍微给他一点教训,他承受不起,识相一点,最起码不会出什么乱子。
对于身上有一堆负担的成年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05
在离开的路上,侄儿宏儿问鲁迅,什么时候回来?
小孩子怎么还想着回来呢?因为闰土的儿子水生约孩子到家里玩。
是了,他还记得水生,水生也还记得他,并没有因为什么东西而相互疏远,他们还是孩子。
孩子们没有经受过生活的打击,总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想着各种好玩的事情,热爱着生活。
但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是艰难的。因为成年人几乎都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老人的健康……就是不为自己。
闰土的无奈,也是很多人的无奈,这种无奈,是经历过生活“折磨”的人都会有的。
生活,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可是放在一起,竟那样的让人悲叹。
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不容易。要想活得好,更加不容易。
我相信,要是可能,没有谁愿意卑躬屈膝,对他人虚与委蛇,没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头压得很低,小心翼翼只为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不愿意活出自我呢。
闰土低头,是生活压低了他的头,是生活压弯了他的灵魂。
就像很多人,谨小慎微地工作,谨小慎微地活着,他们不是不知道人还有另外的活法,是他们不能、不敢。
芸芸众生,大多数人皆如此,我们在这人世间,挑着自己的担子蹒跚前行,只为守着自己的家和幸福。
生活虽苦,但希望终究是要有的,那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
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END-


好文品读

01 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游戏模式”
02 人与人交往最舒服的关系:有话直说
03 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04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
05 能做个普通人,就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试卷了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