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你的“密保问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地球人研究报告

     小时候的我一度以为为「密保问题」是个天才般的设定,它给人的安全感十足,因为没人能猜出连日记上都不存在的答案。

     直到长大后,我蹲在电脑前,试图回答多年前的自己时,才明白这个设计的缺陷在哪:忽视了人的变化。

     时隔一年,各科老师的名字就会被我忘得彻底。更不用提十几年后,再去答“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了。

    

     类似于此的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曾在童年拥有过上网机会的人,也让「密保问题」一直是互联网上一个颇具哀愁感的话题。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在网上发出以「密保问题」为中心的忧伤感叹:“我想不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记不起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了。”

    

     遇上了需要解答「密保问题」的场景,有人折腾半天,才弄明白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车”其实是是旋风冲锋。

    

     有人埋头苦想,也忆不起曾折磨过自己的班主任叫啥。

    

     有人想重新玩小时候的游戏,却被几个问题拦在门外。

     这份哀愁不难理解。很多“大人”其实始终认为童年离自己不远,但转眼却已被关死在门外,那道亲手上的锁,如今是怎么也打不开了。

    

     随着越来越多人被自己的密保难住,一句互联网名言也开始流传:小时候的密保问题,防的是长大后的自己。

     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了个现象:在「密保问题」里,一些客观事实还相对好记,但如果是“梦想”“偶像”“最好的朋友”这种虚无缥缈的问题,那基本上就等同于没戏。

    

     也是因此,「想不起密保问题」这件事还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一把,被翻拍成了各种忧愁小段子:你还记得自己「密保问题」里填的梦想吗?

    

     这种“梦想焦虑”式内容,其实每逢几月都要在网上流传一阵,但没必要太去在意。

     小时候的梦想,本身就依附于环境,具有很大不稳定性。

     虽说因为这种变化,「密保问题」的确造成了一种困扰,但它其实又构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跨时间沟通渠道,如果你能答出来小时候的梦想、好朋友、或是最爱的电影,那的确是件值得庆祝的好事。

     但如果不幸遗忘,那也说明它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在一些账号中沉睡着的密保,像是时间胶囊一样储存着我们某个时间段内的自我,它提醒的是变化也是成长。

     没有人能完整回忆出每个阶段的自己。当然,除了妈妈会为你记着。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