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关好身后的门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苏轼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程,时间滚滚向前,从不停歇。
而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一扇大门,我们风尘仆仆地推开,却总忘了离开时随手关上。
尤其是人过五十,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习惯性回望过去,必然会踌躇不前。
可任你有再多的留恋,再大的恩怨,最后全成了心中的执念,心里的包袱。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关好身后的门,大步向前,轻松上阵,不为往事扰,只为余生笑。
01
关好得失的门,学会看淡
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如果抓着过去的得失不放,或张扬,或沮丧,只会扰乱思绪。
得到的是幸运,失去的都看淡,把得失看得越重,内心越是疲累不堪。
世事诸多无常,人生几多风雨,何必要去挂念一时的得失。
更何况,你再去计较执着,过去的早已过去,不如关门转身离开。
就像《后汉书》中“破甑不顾”的郭泰。
郭泰手中的瓦罐不小心摔碎在地,他却头也不回地离去,毫不惋惜。
有人问起原因,他淡淡地说:“既然已成事实,再惦记又有什么用处呢?”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过去,而是宝贵的当下和充满希望的将来。
曾国藩说:“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名利也好,聚散也罢,比起患得患失,不如学会看淡看开。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顺其自然,随缘自适,就是余生最好的心态。
02
关好欲望的门,学会从简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鸟儿在森林栖息,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到河中饮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
人亦是如此,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美味,日食只需三餐。
或许年轻时,汲汲于富贵,想要的太多,索求的太甚。
可到了一定年纪,看清生命的真相,更明白:物质的富足,永远比不过内心的丰盈。
况且,欲壑难填,贪念难止,人一旦坠入欲望的深渊,就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苦痛和灾祸。
正所谓,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五十岁后,关好欲望的门,学会减法过生活。
回归简单,回归素朴,知足常乐无闲事,人生处处皆风景。
03
关好恩怨的门,学会忘记
季羡林先生在书中写:“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一开始那样残酷地折磨着你。”
到了五十岁,遇见过许多人,经历过许多事,有好有坏,有苦有甜。
难免会因为一些人和事发生恩怨纠葛,对错难分清,心中意难平。
比如:朋友的伤害、爱人的背叛、事业的纠纷、家庭的不愉......
可若是无法忘记,堆积在心头,不过是自我消耗,自我惩戒,让伤口常常如新。
五十知天命,要明白余生很贵,千万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折磨自己。
你往回看的每一眼,都是一种累赘;你向前迈的每一步,都是一种成全。
正如《了凡四训》里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曾经的恩怨是非,与其执着不休,不如试着淡忘,让它们随风而逝。
卸下心头的负担,赶走天空的阴霾,和自己和解,和往事和解,才能心情明媚,过好今后的每一天。
04
关好遗憾的门,学会翻篇
三毛说:“遗憾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没有它的生活并不完美,有了它,却又让人不堪面对。”
走过半生,哪有什么事事尽如人意,遗憾常有,悔恨常在。
那些来不及做的事,那些不曾留住的人,困在心里,满是惆怅。
若频频回首,捶胸顿足,自怨自艾,就会被遗憾淹没,被挫败包围。
人生无法重来,过去无法改写,但你可以尝试在当下,开启新的未来。
毕竟,比起耿耿于怀当初的选择,此时此刻的生活,也更值得把握。
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学会翻篇,及时止损,继续向前,不遗余力地耕耘每一个现在。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做好手中事,这才是最清醒的生活。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END-


好文品读

01 人生建议:不要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
02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有效休息”
03 读懂了鲁迅的《故乡》,就读懂了成年人的无奈
04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你却可以决定它是喜剧还是悲剧
05 我们的就业,怎么突然就变难了?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