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只有在不幸中,你才知道你是谁
2024/4/1 正略书院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在法国历史上,有一位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当时,愤怒的法国人民审判她多种罪名,流传最广的是说她奢靡无度、亏空国库,称她为“亡国妖后”。

     所以,当刽子手将她的头颅砍下后高高举起,几万人欢呼雀跃。

     这位王后,就是玛丽·安托瓦内特。

     茨威格的《断头王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十几岁的女孩,戴上皇冠时的迷失与放纵;也看到了她被迫摘下王冠后,在苦难中的突然觉醒和匆匆成长。

     遗憾的是,她的醒悟来得太晚。

     等到不幸降临,才发现自己早已酿下大错,无可挽回。

    

     茨威格

     01

     错把幸运当命运是最大的不幸

     1755年,法国和奥地利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准备摒弃前嫌,携手合作。

     也正是在这一年,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维也纳诞生了。

     奥地利女皇为了彰显诚意,为女儿赋予了使命:让她作为政治联姻,未来嫁给法国王室。

     作为奥法两国的宠儿,玛丽从一出生,就备受关注,享尽宠爱。

     父亲废弃了祖先们订立的礼节,给予她宽松自由的环境,女皇终日为国事殚精竭虑,也疏于对玛丽的教养。

     等到玛丽到了快出嫁的年纪,女皇才发现,这个未来要成为法国王后的女儿,不仅不会正确书写德文或者法文,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和一般教养也不具备。

     她急忙找来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师,为玛丽恶补各种知识。

     可是玛丽玩心太重,她的老师都说:“小公主有些懒惰,相当轻率,使我给她上课相当困难。”

     几个月过去,玛丽王后没有丝毫长进,但出嫁的时间已经到了,她只能匆匆离开母亲,嫁给法国皇太子路易十六。

     法国上下十分喜欢这位可爱的小公主,法国王室在婚礼上极尽铺张奢华,让玛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已经成为太子妃,可是才15岁的她天性是个野孩子,她不愿僵硬死板地待在这些神圣的厅堂里。

     她甚至毫不在意礼仪,与丈夫的兄弟玩耍、奔跑,像阵风似的飞来飞去。

     法国王室专门请人教导玛丽未来如何当好一个王后,母亲也不断寄来书信敦促她学习。

     但玛丽对这些置若罔闻,只顾着玩乐。

     几年过去了,路易十六继位成为国王,玛丽成了王后。

     国王生性孱弱,对她言听计从,她更加肆无忌惮,彻底摆脱了规矩的束缚。

     很快,她连自己的母语都快忘记了,只能依赖着神父为她朗读、替她草拟书信。

     法国臣民本期待玛丽王后为法国外交政治带来生机,好好帮扶他们木讷怯懦的国王。

     但玛丽却从来没花时间了解一下她生活的国家和臣民,每天沉迷寻欢作乐。

     大家渐渐对她失望透顶,这成了后面玛丽王后“倒台”的伏笔。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一出生就深受命运的眷顾,生活中没有任何的焦虑和烦恼,不需要为生存做任何努力。

     毫无底线地纵欲,忘乎所以地造作,挥霍掉的不仅是自己眼前的生活,还有未来的前程。

     所以,当时曾国藩在看尽了人世兴衰后,专门写下家书,告诫家族子弟:“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含着金汤匙出生是一种幸运,但沉溺于幸运制造的假象,便永远叫不醒装睡的自己。

     人生所有的幸运并非理所当然,一直放任自己,注定会遭到命运的反噬。

    

     02

     命运馈赠的礼物越昂贵你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大

     对玛丽王后来说,人生最快乐的,就是在法国王宫里纵情享乐的奢靡生活。

     每天早上醒来,她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上百套华服中选出今天的穿戴,然后让发型师制作高达三十六英寸、上面还插着羽毛和丝带的发型,最后再从无数奇珍异宝中选定今天佩戴的珠宝。

     她沉迷于舞会、赛马、购买珠宝、装修宫殿……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对她言听计从,玛丽再高昂的消费,他只是附和着“买买买”。

     她以为世界处处歌舞升平,却不知道,此时的法国连续数年遭受旱灾、雹灾。

     在玛丽花园的镀金铁栅栏后面,千百万民众在劳作、在挨饿、在冻死。

     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时,玛丽天真地问:“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

     当巴黎因闹饥荒民众哄抢食物时,玛丽丝毫不在意,她正引领宫廷贵妇们,设计巍峨高耸的新发型。

     为了维持自己大量的支出,玛丽甚至在法国王宫开设赌场,通宵达旦的赌博。

     这些消息,一次次传到民间,让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给她冠上了“亏空夫人”的称号。

     后来一次沸沸扬扬的项链事件,则让她彻底陷入泥潭。

     骗子拉·莫特夫人,看中王后喜好奢靡,便假借她的名义,分期付款买下了价值160万的钻石项链。

     因为王后平常喜爱收集大量的华服首饰,珠宝商对这门生意深信不疑。

     直到后来,珠宝商迟迟收不到尾款,找到玛丽王后才发现,王后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场骗局。

     玛丽王后查明此事后勃然大怒,对拉·莫特夫人当众施行烙刑。

     然而明明是受害者,玛丽却得不到贵族和民众的同情,他们认为,正是因为玛丽的挥霍无度,才让人乘虚而入。

     此时,拉·莫特夫人以受害人自居,出版了披露和诋毁王后私生活的小册子。

     小册子流传得很快,大家严重怀疑每天恣情纵欲、不计代价消费的玛丽王后,一定早把手伸向了他们的国库。

     这件事过后,玛丽王后在民众的心中一落千丈。

     两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裹挟着熊熊怒火的人们,撬开国王和王后的卧房,剑指王后。

     玛丽王后的生活从天堂瞬间跌到地狱,她也从人人敬仰的王后,变成了阶下囚。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厄运,每一次好运的降临都是你曾经存下的利息,每一次厄运的到来,都是在为过往补偿代价。

     命运是公平的,命运让你站在山顶,不是为了让你以“高位者”的姿态欣赏山下的风景,而是提醒你,在山巅舒服的躺平,往往暗藏掉下去的风险,你以为好走的路往往都是在走下坡路。

     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戴着的王冠越漂亮,就意味着背负的责任越重大。

     若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做支撑,德不配位,迟早要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

    

     03

     别等到不幸来临你才知道你是谁

     当玛丽被愤怒的法国民众们拉下王位,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茨威格写道:“命运对她过于偏爱。她一路顺境,好运接踵而至。直到需要运用才智和能力来挽救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时,她才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空虚苍白,她不曾积攒任何与逆境争斗的力量。”

     看着懦弱的国王和幼小的儿女,她突然意识到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庇护他们。

     她只能振作起来,真正履行一个王后的使命。

     她第一次认认真真坐下来,从读书、写信开始,努力学习,用微薄之力从事保全自己家庭和王室的政治活动。

     她学会使用密码,通过外交途径,向奥地利写密信求援。

     她还与亲信制定了出逃计划,带着国王跑了出去,虽然刚出城没多久就被抓了回来。

     可是她丝毫不惧,还安慰国王:“一个国王的职责在于,为别人去受苦受难,我们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职责。”

     此时的玛丽完全变了一个人,坚决不向革命派低头,被后世法国政治家称赞道:“她是当时法国王宫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玛丽的努力,并没有改变法庭最终审判的结果,她还是被处以了绞刑。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突然想起,她的母亲曾经写信问她:“什么时候,你能够变成你自己?”

     此刻,她才终于明白母亲一直以来的谆谆教导,饱含泪水写下了生命最后几句话:“只有在不幸之中,你才知道,你是谁。”

     人生是一场巨大的玩笑,就像有位哲学家说:“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

     可是世界充满荒谬,幸福往往蒙蔽人的双眼,等不幸真正到来时,我们毫无招架之力。

     所有苦难不会再给你讨价还价的机会,生命这条单行线也没有回头的路径。

     不要等受过很多伤,栽过很多跟头,撞得头破血流,才懊悔自己此生虚度。

     04

     写在最后

     玛丽王后的一生,似一场喜剧高调开场,以一个悲剧匆匆落幕。

     茨威格从她短暂的一生中,看到了普通人迷失欲望,又觉醒成长的过程:“她身上本来就有这些长处的胚芽,只是由于自己乖谬的惰性,同时也因为受到命运过分的骄纵,她的这些固有素质才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人在安稳顺遂之时,便容易在飘飘然中懈怠,从而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

     一旦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待到未来不幸降临,就只能任由命运宰割。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人只有先看清自己,对生活怀有敬畏心,节制欲望,戒掉懒惰懈怠,才称得上真正的觉醒。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END-

    

    

     好文品读

    

     01 每一个焦虑的人,都应该读读庄子中这5个小故事

     02 一个人焦虑的根源:过度负责

     03 凡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都是错的

     04 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05 小时候语文课本中的句子,到如今才知其味

     编辑:Fat Deer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