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讨厌接电话?
2024/4/1 正略书院

    

     作者 | 小丽

     来源 | beebee公园(ID:wastepark)

     “来电恐惧”,成为了一种文化,在年轻群体中逐渐蔓延、扩散。

     一项针对英国上班族的调查发现,70%的“千禧一代”在电话响起时会感到焦虑。

     在美国,针对22至37岁人群的研究发现,对接电话焦虑的人高达81%。

     “千禧一代”是跟随网络发展的一代,为何恐惧来电,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当有人打电话而不是发消息给你

     日本富士电视台近日做了一项专题报导,看看大众对接电话是何种心情。

     受访的24岁女子认为,沟通用群组(Line)聊天就行了,打电话会感到唐突。

     28岁的男子表示,讲电话就好像时间被人浪费了。毕竟通话不可预测,不像文字直观。

    

    

     与讨厌接电话相对应的是,打开他们的通讯录,竟然只有个位数的联系人。

     21岁女孩甚至表示,自己一个好友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据统计,30多岁的日本人有64.0%讨厌讲电话,20多岁的则是有高达74.8%。与之相对的是,40多岁的有56.5%的人不敢打电话。

     45岁男领导表示习惯了很多下属不接自己电话的情况,60多岁的阿姨也是同样无奈的心情。

     足以证明,当不接电话的年轻人足够多,长辈已出离了愤怒,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英国通信管理局2020年统计发现,四分之一的人每月拨打的电话少于五次,电话或将逐渐退出主流通讯舞台。

     这里的电话通讯指的是熟人间的日常联络,并非快递、推销这类提示性消息。

     电话通讯式微,可以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到现在的趋势。

     “千禧一代”对它的抗拒,像是晴雨表一般反映了这一问题。

    

    当有人打给你而不是发消息给你

     00后一代,几乎从未见过没有网络的世界。与人通信,线上聊天是孩子们从小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

     职场上的我们都被教育,与客户沟通用文字,而不是语音,它让表达更加直观、条理,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条件。

     对于电话而言,它比语音还具有侵入性,并且沟通内容松散,难以预测,说错的话还没法删除重来。

     所以在铃声响起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它有不安的感觉。

    

     不断更新的媒介在重塑人的语言模式。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主任艾莉森·帕帕达基斯教授表示,现在我们的自我表达大部分都在网上进行,因此,人们习惯于提供给他人精心编辑过的版本,就像P图那样。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对来电处于失控的感觉。

     可以想象下我们的日常,熟人来电,总是与坏消息联系在一起。而拨出电话通常是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请假,或者进行一些严肃谈话,用微信聊天就没这么正式。

     正因为电话比线上沟通更严肃,很多人认为他们必须在打电话前做好准备,因为害怕说出一些不愉快和惊慌的话,毕竟通话是一次性的语言艺术,没法删除编辑。

     将心比心,他们同样不希望接到那样的不理想来电。

    

    当必须打电话时的我

     通讯网络平台如同内容孵化园,你每看到的一段表达,并非了解其发出者的真实情绪。

     文字扁平,缺乏语音语调。或是语音零散碎片式,缺乏信息完整度。

     于是,它给了接收者极大的脑补空间,双方隔着一堵墙,误解是常有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网上的人总爱吵架,面对面沟通却很少这样的原因。

     物理空间无法缩短,那就同步时间。电话通讯就是这样的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

     对通话焦虑程度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表达能力的退化。

     当我们太习惯精心编辑过的表达,在发出之前,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重复思考更多。

     习惯自我内耗,在面对直接沟通的情景,便感觉遭到入侵,从而焦虑,回避。

     教育心理学家佐伊·欧文博士表示,无法用即时语言表达自己的年轻人,容易出现更多情绪和心理问题。

     如果可以,最好从网聊的环境中脱离,回归生活语境,感受具体,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

     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该内容为公众号beebee公园原创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END-

    

    

     好文品读

    

     01 很多小孩子都能看明白的道理,成年人却不懂

     0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学会表达愤怒

     03 苏东坡:真正的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04 社交平台+强大算法,加重了观念孤立主义

     05 儒家拿得起,佛家看得开,道家放得下

     编辑:Fat Deer

     责任编辑:Little J本文授权转载自原作者,如对文章版权归属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正略书院小秘书(ID:zldsh1)本文图片基于CC0协议引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略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